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大唐虎賁 !
一個國家的冶煉技術是否強大,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的兵甲夠不夠鋒利,關係到機械設備是否耐用。
冶煉技術往往象徵着一個國家的科技,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冶煉技術也因社會進步社會需要,不斷的得到優秀人物的改良。從最初的青銅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再由鐵器時代過渡到鋼製時代。
冶煉技術經過塊煉法、百鍊鋼、炒鋼法的發展歷程,到了南北朝已經演變成更加高明的灌鋼法,令鋼鐵的產量大幅度上升,以滿足當時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求。
發展到了唐朝,鋼鐵已經普遍普及了。大多數的鐵匠都能掌握灌鋼法這門技術,使得鋼鐵的產量得意提高,但是全新的冶煉方法卻一直沒有得到革新,用的依然是北齊綦毋懷文改良的灌鋼法。
因爲初唐經過隋末大亂,人口銳減,鑌鐵的產量大不如前,冶鋼技術在得不到提升的情況下,鋼材有些供不應求。尤其是李世民野心勃勃,有秦皇漢武之志,缺少鋼鐵鍛造的精良兵器鎧甲可不行。大唐絕大多數的鋼材都用於唐刀上,以增強唐軍的戰鬥力,真正普及惠民的卻是不多。
若能夠再次改良冶煉技術,便能在有限的鑌鐵產量下令鋼鐵產量大幅度提升,將能爲大唐製造出很多很好的鋼製兵器,同時也能惠及百姓,讓鋼鐵給百姓帶來生活的便利,提高個個方面的質量。
這技術的改革,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面對長孫無忌帶來的消息,李世民動容的站了起來:“太好了。輔機,這位匠師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誰?我迫切的想與他一晤,此人到了長安,立刻將他引來見我。我要親自接見……”
“是!”長孫無忌先應了一聲。隨後道:“匠師是荊南鄂州人氏,姓楊名彥,是當地的鐵匠,祖傳手藝,代代相傳,已有好幾百年了。他集合先人的經驗。改良了冶煉技術。鄂州刺史知道此事,上表吏部舉薦他入朝。這是兩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禮部尚書覺得對方粗鄙大字不識幾個,否決了提議。臣也是在整理舊時公文時發現的,特地派人去鄂州查探。確定事情屬實,這才向陛下回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