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朝鮮半島地理位置並不算是絕佳。地處偏僻,除了長白山也沒有真正的價值意義。但是他卻位於大唐的大後方,有着特殊的戰略價值。否則的話。隋唐二朝也不會爲之勞師動衆不顧路途的險惡萬里遠征了。
現在大唐還有沒有遠征東北三國的心思,但只要遼東一日在高句麗手上,唐朝與高句麗就必然會有一戰。以唐朝的戰鬥風格,要打就以滅國爲第一目的,不去小打小鬧。不過高句麗環境惡劣,亦確實不好打。楊廣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李世民在後來也曾大舉進攻,固然取得了不菲的戰果,奪回了遼東,攻取了高句麗十成,破敵數萬,最終因爲氣候轉冷,草枯水凍,糧草不繼的原因選擇退兵。此役李世民也意識到高句麗環境惡劣,不可力取,改變戰術依仗奪來的遼東,以偷襲襲擾疲敵爲主,消耗高句麗的實力。最終他的兒子高宗李治憑藉李世民弄出的大好局面,依仗蘇定方、李世績的征伐,再借助新羅的力量將高句麗覆滅。
新羅越是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越是受大唐的擺佈,他們的情況越是惡劣,越只能得依賴大唐爲大唐所用。
想必左天成也是如此想的,他想爲葬送在高句麗給堆砌成京官的那四五十萬的袍澤戰友報仇。這要報仇,小小的新羅是明顯指望不上的,大唐是他唯一的依仗。讓李雲聰親自護送新羅使者來唐,遠沒有單純的保護那麼簡單,想必也存着讓他進一步瞭解東北三國的情況,好根據明確的三國形勢來做出合理的判斷。
“你們現在住在哪兒?有時間我去找你,順便見見新羅王女。”羅士信略作思考,也有了定計。這敵人的敵人就是敵人,高句麗是大唐的敵人,百濟與小日本坑壑一氣,那就是他羅士信的敵人,這於情於理都不能坐視不管,該幫忙的還是要出點氣力的。
李雲聰見羅士信已經看破他的用意,頗爲不好意思道:“就住在長安驛館裏,我們在驛館還遇上了百濟的使者,彼此氣氛很是僵硬,若非在國都,周邊都有重兵護衛恐怕會打起來。我擔心他們會對王女不利,不敢陪士信兄多飲。”
相比李雲聰的不好意思,羅士信這裏就看談了許多,這人與人的相處,少不了相互需求,立場相對的時候。李雲聰爲他們的族人考慮,羅士信爲大唐考慮,關乎自己彼此的立場,朋友之間懷着異樣心思是可以理解的。
李雲聰一直心繫自身任務,只是與羅士信喝了個高興,便返回驛站保護新羅王女去了。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