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理寺動作頻頻,刑部卻靜寂無聲,一點也沒有羅士信的風格。
針對此事。孫伏伽與韓仲良還曾在私底下討論過,均覺得不可思議,但他們已經搶得先機,也斷無等羅士信的可能,只好依照自己取得的情況。步步設局。
就在百濟使節團決定離開大唐歸國的時候,大理寺全員出動,將百濟使節團一舉擒獲。
此刻渭水之濱,矢田部造聽着部下的彙報,長長的吐了口氣,心中懸着的大石頭也跟着落地。對面前的一位學者打扮的人士道:“唐人已經中計,可以安排我們走了!”
“嘿咦!”學者雖一身儒士打扮,一副中原人的樣子,但此刻點頭哈腰的,卻是實打實的日本人。
他叫慧隱是學問僧。大業三年隨着日本使節團小野妹子一同入隋,一直留在隋朝學習中原文化。這些留學生和僧,在隋學習時間很長,有的在唐建國之後,仍留唐學習,學習時間長達二、三十年。他們不僅專修佛學和儒學,而且對隋後來對唐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醫藥、藝術以及政府機構的設置、法制律令的頒佈等各方面,廣泛地進行學習。
這學習中原文化本不是什麼值得排斥的事情。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底蘊,塑造了無數巔峯時期,除了個別思想狹隘的草原王朝。從來沒有固步自封的思想。但是日本狼子野心,學習大唐文化之餘,卻包藏禍心。一邊無恥的學習,另一邊卻欺瞞民衆,隱瞞自己向大唐學習這一事實,顛倒黑白。以各種欺瞞手段。來掩蓋這一切。
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唐著名宰相張九齡給日本天皇起草國書一事了,張九齡起草的給日本的國書開頭稱“敕日本國王主明樂美御德”。“敕”是對臣屬的用語,“主明樂美御德”則是把它當作了“日本國王”的名字。但實際上狡猾的日本人隱瞞了明樂美御德的含義,須明樂美御德在日文裏是天皇的意思。這樣意思完全就變了,日本就是在文書中利用日語的音讀訓讀區別,有效地做到了不失自尊地保持與大唐的對等,甚至高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