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何接也無非兩個辦法。一耗,二打。
前者比經濟消耗,四國自信能夠耗得過大唐,認爲大唐如春秋時期的楚國一樣,面對孫武的疲敵戰術,一籌莫展,被動以對。大唐這裏卻有耗得過的自信,他們地大物博。人才輩出。就算讓四國佔得先機,也未必能處於劣勢。畢竟大唐不是楚國,四國更不是孫武、伍子胥。用兵可沒他們那麼神。只要耗的他們支持不住,大唐便能夠輕易取得勝利。
後者破局,以強悍的實力,打破四面圍擊的僵局,只要破了局,一切難題都將解決。
兩個辦法各有各的優點弊端。耗,考驗的是彼此之間的耐心耐力。不管最後的結果怎麼樣,都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沒有一方能夠獲得好處。打則簡單實在,快刀斬亂麻,然而也是最危險的。不穩定是因素太多太多,萬一失利將會把大唐推入一個萬分危急的絕地,很有可能就走上楊廣昔年的道路。
這也是保守與激進的選擇。
羅士信、杜如晦率先表示了打的意思。
緊接着房玄齡這位李世民麾下的謀主,號稱房謀的絕頂人物,也充分的展現了自己的智略。
“四國夾擊,聽起來可怖。實際上我們真正應對的只有吐谷渾、高句麗兩國而已,只要攻打兩國便可破局。至於百濟、大和,我們可以交由新羅對付。百濟、大和兩國不與我大唐相鄰,他們想要襲擾我大唐只能跨海而來。我們只要讓新羅攻打百濟,這百濟實力本就遜於新羅,必不敢妄動,同時會向大和求援。而大和貪戀新羅一地,便如司馬昭之心,他們不會放過這個攻打新羅的機會。新羅國有良將,便是面對兩國來襲,最多也不過是損失慘重,不至於給打滅。新羅實力的消損,對我大唐在海東三國的控制也存着點點利處。”
房玄齡輕描淡寫的說着,表面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
羅士信聽得是歎爲觀止,這玩政治的果然沒有一個好東西,這將別人賣了,還讓對方給他數錢。直接將兩國壓力丟給了新羅,還想着新羅在實力大損之後,渾水摸魚的嚐嚐鮮……雖然房玄齡說得有些婉轉,但是誰聽不出來這後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