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大唐虎賁 !
出現在唐軍大後方的正是建安城的守兵,而且是由斛斜谷親自領隊。
一直龜縮在建安城中,讓蘇定方這樣的名將除了強攻也無計可施的人物,終於按耐不住率兵出城了。
作爲淵斌之最看好的義子,在遼東淵斌之賦予了斛斜谷極大的權力,爲了將遼東託付給他,也給他樹立了極大的威信。遼東上下除了淵斌之以外,就是他了。也是因爲如此,淵斌之的孫子淵松在遇到危險命在旦夕的時候,他一句不救,便能將建安城內所有淵斌之親手提拔出來的將軍鎮服,讓他們乖乖的守在城中,坐觀淵松戰死。
斛斜谷一直縮在建安城中並非一味的固守,對於戰局戰況,對於唐軍與高句麗援兵的動向都瞭如指掌。在羅士信率兵繞過建安城前去堵截高句麗援兵的時候,便知情況不妙。
此次高句麗、百濟、大和國聯盟共同對付大唐,依照淵斌之、斛斜谷來看是極爲不智之舉,因爲真正與大唐疆域相連的只有高句麗這一個國家,一但激怒的大唐,首當其衝受到危害的便是高句麗,而非半島深處的百濟更非遠在海外的大和國。
但是淵蓋蘇文在此事上根本就沒有與他們商討,一意孤行的決定了一切,並且約定與百濟、大和國一同瓜分新羅。新羅在海東三國實力不弱,但同時面對高句麗、百濟、大和國三國征伐,全境落陷不過是時間問題。爲了不讓自己喫虧,高句麗國內的大部分重兵都陳兵在新羅邊境,隨時隨地的準備侵入新羅。
淵蓋蘇文如此用兵的策略不言而喻,一守一攻,一邊吞噬高句麗領土擴充自己的實力。另一邊以遼東作爲屏障抵禦唐軍的來襲。
也許是因爲與隋朝打的四次決戰,高句麗的戰績太過輝煌,對於大唐十萬大軍來襲。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覺得隋朝上百萬大軍都沒有實力拿下遼東,區區十萬有何可懼。以淵斌之在遼東的威望以及防守能力。十萬大軍奈何不得他。先在軟弱可欺的新羅賺的足夠的利益,然後在回頭收拾唐朝的十萬大軍。
這種佈置也使得高句麗的兵力佈置在遼東、新羅兩線,兩地相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