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市城是他一手建造的。各個可以入侵的地方都嚴加看守,不敢說無懈可擊,但決不至於有什麼明顯的漏洞。
羅士信好像一點也不急,耐心的說道:“其實是個障眼法,我從我們中原的一個傢伙身上聯想到的方法。”
對於安市城如何攻打,羅士信想了很多。尋常的攻城戰法是沒有什麼用處的,畢竟歷史上李世民都嘗試過了,面對楊萬春鎮守的安市城他前後耗時六十多天。動用五十多萬人次攻城,一直從秋天打到冬至最後因爲冬天氣候的關係選擇了撤軍。
蘇定方、李道宗、張士貴這些大將也用了十多天的時間證明了這一點,安市城確實不是輕易能夠攻取的,應當用非常之法。
羅士信最初的打算是簡單的裏應外合,利用潛伏在安市城中的李雲聰攻擊內城裏應外合強行打開城門引唐軍入城。事實證明,這種簡單的打法面對楊萬春這樣的人是絕對行不通的,楊萬春的能力表現堪稱一代名將,有着足夠的沉着與冷靜,而且善於治軍,麾下的兵馬都有着非比尋常的戰鬥力以及面對突發事情的反應能力。
李雲聰這一夥潛伏在安市城裏的隋兵。在十數年前或許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強兵,但是十數年在長白山艱苦的討生計,或許體力什麼的還有所加強。但是訓練戰場殺敵技巧,攻殺之間的配合必然會有所生疏。關鍵還是兵器衣甲等裝備,高句麗不比大唐,大唐冶煉技術發達,武風盛行,天下各地的鐵匠鋪都有兵器販賣,防身的皮甲也能購買的到,真正大街小巷武夫佩刀文士掛劍那是極爲尋常的事情。
在高句麗只有兵卒將官能夠佩戴刀劍等兵器,很難將兵器運入城中。更無法大規模的生產。
一千多人真正兵器的普及率不足五成,着甲率更不足兩成。以他們的力量未必就能撼動楊萬春一手訓練出來的安市城精兵。一但李雲聰他們未能及時的打開城門,必爲楊萬春城中負責支援的兵馬所殲滅。萬千算計就功虧一簣了。
羅士信並非小覷李雲聰那夥隋兵的實力,而是重視安市城守兵的能力。果然他的重視是正確的,高句麗這小小的國家冒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不容掉以輕心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