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在侯君集一戰打出了自己的威勢,李世民自然不會吝嗇溢美之詞。
聽李世民如此讚美侯君集,朝中文武也先後響應,稱讚侯君集這一仗打的漂亮,居功至偉,一時間朝廷上都是對侯君集的稱讚。
李世民揮了揮手,制止住了百官的讚頌,道:“你們在讚美侯將軍他們這些前線功臣的時候,也別忘記了自己。這一場勝利,不只是屬於出征的將士,不只是屬於李大總管、侯總管,還屬於你們。你們也都是功臣,若不是你們在這關鍵時刻穩住我大唐的經濟,穩住百姓的安定。提倡廉潔,爲我大唐開源節流,我們兩條戰線撐不到今時今日的勝利。朕不會忘記前線將士的功勞,更不會忽視在座諸位每一個人的努力。”
滿朝文武聽得一個個都有種血脈膨脹的感覺,覺得值了,得明君如此,此生無憾。
這論及拉攏人心,李世民的手段還是極爲高的。
退了朝,李世民批閱完所有的奏章,他處理政務極有章法,一些有十足把握的事務,直接批註決定,餘下關鍵嚴重的事務,他有自己的想法,卻不會急着做批註,而是將奏章放在一旁,將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這些大才請來,集衆人之才商議一個穩妥的決策。也因如此,李世民即位這些年,在政治上幾乎沒有決策錯誤的時候。這並非是他有着凡的能力,而是在於他擅於納諫,擅於集合衆人的智慧。
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將關鍵重要的幾個問題放在一旁,處理好瑣事,將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馬周請了過來。
馬周現在地位還不足以與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平起平坐,但是在政治上的才華並不遜色前者。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李世民急需各種各樣的人才給他出謀劃策,穩定政局,也破格將馬周拉進了他的謀臣團裏,直接爲他效命。
馬周現在地位雖低,但明眼人已經看出李世民對於馬周的器重,將來成爲宰輔之臣指日可待,地位也因此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