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歸根究底還是大和國!
大和國的根基在海外,雖然打了幾次敗戰,卻始終在境外作戰,並未真正的傷及筋骨。
百濟、高句麗能夠有支持下去的念頭,也是因爲大和國的支持。大和國事事旦旦的表示有破大唐妙策,說的那麼堅定自然成爲最後的救命稻草。只要毀去這救命稻草,就能斷絕百濟、高句麗的最後希望。所以羅士信在得到張仲堅帶來的消息之後,立刻根據形勢擬定了斬戰術。
這個斬戰術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有些奇思妙想,卻正應對小日本的國情。
小日本現在的制度是戰國時期幕府制度的前身,並非是統一的國家。說白了就是小小的島國裏有無數個諸侯國,諸侯國中最大的一個左右這朝政與天皇一起治理天下,而周邊的諸侯國臣服於最大的諸侯國。若諸侯國的力量不足以服衆,將會有新的諸侯國兵指京畿,展開上洛戰役。
蘇我氏正是當前小日本最強勢的諸侯國,他們控制着京畿一地手握重兵,號令四方諸侯。與他關係好的諸侯,會聽他的號令。關係不好的,自然也會陽奉陰違。
蘇我氏因爲受到了大唐的抵制,威勢大減。爲了走出困境,他們決定打出島國,爲了自己的野心,這一次豁出一切將手中可動員的兵力都聚集了起來,一步步的投入海東戰場。這樣的佈置勢必導致京畿空虛……若是任何一個國家,面對京畿空虛,勢必會向四方調兵,來充實京畿要地。畢竟沒有什麼地方比京畿更加重要,可是日本這個時候的制度就不一樣。
外來兵馬進入京畿等同上洛,蘇我氏是不可能放任任何非蘇我氏的兵卒進入京畿,佔據京畿要地的。如此也給了羅士信的可趁之機,在擊破日本的水軍之後,立刻奇襲日本京畿要地。
羅士信當初與張仲堅以有約定,大唐助他擊退大和國的侵略,而他幫着大唐探查大和國京畿的情況以及航海路線,方便他們兵指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