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三郎精神抖擻——休息當天,他可是開了小竈來着,特地花費重金購買一截老年分人蔘,切片含着。
不光他,別的士子也是紛紛想方設法吸收營養。花費再多的錢在所不惜。只要最後能中舉,所有的投入都能翻倍收回。
“鑑古知今,論前朝之覆,得聖賢之理……”
看見第一道題目,陳三郎的記憶裏頓時浮現一篇名作《過秦論》。其中有句“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以此切入,可做論點。
這個論點,雖然中肯,但和當今主政的儒心派保守理念相比,就顯得有些激進,或有不被接納的風險。
陳三郎想了想,終於還是決定這麼寫。
科舉考試,事關功名,然而並不僅僅只爲了功名。前面兩場,文章格式,循規蹈矩,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偏差,到了這能直抒己見的第三場,若還是人云亦云,沒有見地,那這試,考着有什麼意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就寫吧。
理清楚觀點,當即醮墨揮毫,酣暢淋漓地書寫起來。只覺得心意痛快,腦海世界的《浩然帛書》若有感受,字跡清明,隱隱有光華反饋,從而使得陳三郎的精氣神飽滿無比,達到了一種巔峯狀態。
人,做起事來皆有狀態。特別是比拼之際,對於狀態的依賴尤其深。狀態越好,往往成績也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