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沒錢了,建設村塢之事只能暫且擱淺。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老周這些日子愁得眉頭緊鎖,掰不開的糾結。
沒錢了,還欠下大筆人力酬勞。雖然做工的人沒有什麼怨言,但周何之心中明明白白,這是因爲陳三郎的緣故。
陳三郎考中解元,名望展露,足以鎮得住場面。諸多佃戶、陳家親朋等,他們依附過來,乃要尋求免稅的庇護。可以說,陳三郎就是一柄大傘,能夠遮風擋雨,故而衆人聚集。
這是很現實的一個前提條件。
聚人等於聚氣,等於聚攏人心,豈是輕易能做到的事?除了獨特的人格魅力外,還必須要具備養人的資財實力。三國裏頭,劉備出身貧寒,他前期之所以能崛起,和張飛的家財密不可分。
名門望族,大都經過幾輩人的努力奮鬥,才成規模;而陳三郎不過是一名新晉舉人,就要成就事業,未免想得太簡單。那時候,老周和楊老先生等人,也曾勸過,讓陳三郎步子邁小一點,徐徐圖之。
然而陳三郎卻沒有聽進去,只含糊說“時不我待”云云。
周何之沒有想太多,就覺得公子年少得意,躊躇滿志,急於求成了。然而既然選擇了跟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付出這些何足道哉?
錢財用盡,而春耕的稻穀正處於生長期,遠不能收割,接下來這段時日,可是難熬。太久看不到錢,下面的人難免人心浮動。能壓住人心的,只有期望公子能科舉順利,一考而中,考到進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