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皇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消停了許久的運河航道,因爲李大成的緣故,又開始煥發了生機,雖說運河上有許多淤塞的河段,但基本的通暢還能保持,三萬斤左右的漕船,還是能夠順利通行的。
先到滄州府的是豫北的糧食,豫北的秦孫二人也是本事人,幾十船官轉的私鹽磕蹦都不打一個就收下了,而且那邊也放了話,只要是這個價格,鹽有多少要多少,糧要多少有多少。
也是,這鹽與糧不同,再過幾個月就該騰倉房存新糧了,陳糧越存越不值錢,鹽則無所謂擱在露天地裏遮蓋一下就好,即使下雨損失也不太大,關鍵是鹽的價格低,低到了成本價以下,這樣的鹽可不有多少要多少嗎?
沿着黃河他們就能把私鹽販到甘陝寧夏一帶,那邊的鹽比糧貴,誰賺誰賠明明白白。
山西那邊遇到了些麻煩,人家不出糧出銀子,還要官方出具的鹽引,那邊的商家資本豐厚,亂世之中銀子不能喫只能花,鹽糧、鹽糧,鹽要排在糧之前,它是百姓的氣力,亂世之中除了囤糧還要囤鹽,這邊應該與豫北那兩家想的一樣,鹽不變質,囤鹽比囤糧的風險小一些。
鹽李大成手裏有的是,但鹽引就不是他能弄到的東西了,但這事兒也不難,有蔣輝雲協助,僞造的鹽引一百兩一張,這東西本就是官府發的,刻幾個大印就能做,現在的世道這麼亂,誰有心思去鹽院覈對真假?
蔣輝雲那邊的一摞鹽引,花了李大成三千多兩銀子,爲了造假蔣輝雲那邊也是下了功夫的,真要去鹽院細查,也只能發現兩張一樣的鹽引,克隆這東西官府玩的更溜。
三十多份鹽引值多少錢?李大成最清楚,山西財主有錢啊!按着鹽場出貨價的八成囤鹽,張口就是五十萬石,看那邊一臉多多益善的意思,李大成知道,自己這第一筆大財,發在山西財主身上了,也發在這亂世身上了。
現在難民營上下就是一個字,忙!無論用什麼工,李大成給出了兩百大錢一天的價格,十天半月下來,就是一擔糧食,有了保命的本錢,再將難民用漕船運到別地方,暫時的活路也算是有了。
曹寶初手下的船工跟江船也越來越多,江蘇昌豐那邊的人來了一趟之後,留下了三十幾條江船,第二趟來的時候,人家點明瞭要鹽不要銀子,近乎白給的鹽貨,對鹽商來說也有很大的誘惑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