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辭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陽在書畫上下了不小功夫,譬如字,她寫的只能算比平常人好,比不得大家,但她卻很會鑑賞,本事精到隨便取一幅名家字畫來,遮去落款,她一眼就能看出出自誰手,是原本還是摹本,若是原本,優點何在,若是摹本,何處不足,她都說得不止精妙且有獨到見解。
品鑑書畫這樣的高雅事,同內行論道纔有滋味。皇帝興致上來,說完了顧愷之又拐到王羲之。世人皆知陛下最愛王右軍的行書,高陽自是投其所好,皇帝愈發興起,到後面,高呼:“筆來!”
當場臨摹了一幅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讓高陽來品鑑,高陽不能違心,中肯的道:“字形結構,其氣外泄。”皇帝所書,太過霸道了。
皇帝就有點不高興了:“怎麼會有外泄之氣?他們都說好,就你說不好。”左看右看,自己寫的很不錯。
高陽搖了搖頭,指出皇帝幾個寫的不好的地方以示所言不虛:“這裏,這裏,張牙舞爪。”又總結:“王右軍少時學於衛夫人,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小時學的,對他長大以後的作品影響深遠,“陛下卻不然,陛下少時未研習書法,稍大一些,又爲前隋暴政所憂心,心繫天下萬民,軍陣中殺出來的熱血,君臨天下的寬闊胸襟,自然不同於王右軍世家子弟,晚年隱居的悠然愜意。書法見心氣底蘊,歷練不同,見識不同,如何能像?”
皇帝一想也是,本就是不同的人,要臨摹也不能完全得其氣,顯其質,再且高陽也沒說他不好,只是說他臨得未得其髓,便不生氣了。之前人人說他寫得像,猛然有不同的言論,很是耳目一新,想想也頗覺有理,一國之君怎會同隱士相像?
皇帝便將他剛寫的這一幅賜給高陽了。
高陽開心的接過,特請皇帝用印,準備拿去掛書房。又見時辰不早,便告退了。
也許是天註定,若是皇帝未留她賞畫,或是沒寫那一幅字都將錯過,偏偏這一切都沒發生,高陽便與從側面忽然穿出的武媚娘遇了個紮紮實實。
好像都心知肚明,武媚娘見了個禮,便讓到路邊,高陽微一頷首,便從她的身前走過,乾脆利落,誰都沒有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