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辭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陽笑着上前,她今日緩帶輕裘,手中拎一條金鞭,做了貴公子打扮,李君羨本以爲是哪家郎君受命送行,不曾想竟是公主親自來了。
他簡單的青衫紗巾,與那年洛陽宮前威武嚴肅,固守崗位的大將軍截然不同,高陽扶起他,仔細看了看,道:“幸好趕上了,不然就要追悔莫及了。”
世上最珍貴的便是雪中送炭,李君羨感懷道:“臣何德何能。”又擔憂:“殿下此來,陛下可知否?若殿下爲臣牽連,臣萬死難辭。”
真是個厚道人。高陽笑了笑,道:“怕什麼?陛下能拿我如何?將軍何須擔憂?”如此胸有成竹,倒讓李君羨寬心了。
送行豈能無酒,高陽特帶了一罈佳釀,親自爲在場衆人皆滿上:“這酒是長孫皇后故去那年孤親手埋在立政殿,那時不知會與誰人共飲,今日始知烈酒贈英豪。”
她這一席話說的極傷感,李家幼女忍不住淚沾衣襟。
李君羨的罪名定的匆忙而模糊,一看便知是翻身無望,京中親朋皆避之不及,即便要送行,也是昨日匆匆往府裏送了程儀,並無人敢在今日露面。李君羨感慨良多,本以爲要黯然而走,不想竟有如此深情厚誼。
他事君至忠,朋友至信,多年下來,從未有過一絲差錯,若說過錯,便是當年他最先追隨的主公是王世充而非當今,以致同樣戰功赫赫,他卻久居人下。即便如此,他也不過嘆命運弄人罷了,盡忠職守,從未有過一絲怨懟,可如今,逐他出京,卻連一個像樣的罪名都未曾給。
看出他眼中掙扎的憤懣,高陽如何能不知他想的什麼?李君羨的前半生,她瞭解的清清楚楚,當即便道:“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採於崑崙之山,君何須妄自菲薄。君之忠義,我深知之。”
單聽前句,李君羨已是驚訝,猛然望向高陽,到後一句更是感動不已,他見公主不過一面,便是當年洛陽宮硬攔了她出行,卻未曾料到公主竟記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