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流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蘇婉哪能讓婆婆放下碗去給她做飯,忙搖頭道:“許是自前日從縣裏回來,在財福嬸家住一晚也睡得不安穩,這幾日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有些累,便沒甚胃口。”
蘇婉他們回宋家村時,沒有一開始就住進自家屋裏,一家人都是在村裏找地兒擠擠的,因爲這邊有個規矩,新造的房子,沒請人來暖屋子之前不能住人,但是宋家起屋子時就有些趕時間,房子造得大,房間多,還要挖池子,這些都耗工時,好在這個季節雨水不多,天氣好,便沒有耽誤什麼時日,緊趕慢趕的,在大夥兒的忙活下,終於在臘月把屋子蓋好,一蓋好屋子,宋母她們也不得歇,馬不停蹄的把家裏裏裏外外打掃好,新造的房子,院子極大,院門口到堂屋有些腳程,路上鋪了青石板,然後屋子裏都是鋪的青石板,襯得屋子都亮堂了幾分。造這房子花了不少錢,工錢都還沒結算,只是付個材料費,然後宋母每日摸十幾個銅錢出來讓弟妹準備喫食,自家村裏人來上工,太過苛待可不行,宋母這些便已經花得心疼了,只是想到二媳婦說自家屋子起得好,日後子恆當了官也是臉面,這才咬牙拿了出來,眼看着家裏鋪上這麼多青石板,全都是錢啊,宋母那幾日便帶着幾個媳婦把地板都擦得鏜亮鏜亮,恨不得能在地板上照鏡子,既然錢花出去了,等暖房子時,定要親友鄰里大開眼界,好好瞧一回世面。
女人忙着打掃衛生,男人便忙着搬新打的傢俱進院子,雖然宋老爹自個兒就是巧手木匠,但起房子他忙裏忙外,可沒時間自個兒打傢俱,只囑託了村裏手藝靠譜的漢子幫忙,牀這些都是照着規矩打來的,蘇婉屋裏那些奇形怪狀的長木凳木椅木桌子什麼的,當日暖屋子時當真讓人瞧了回稀奇,鞭炮點了,院裏用紅布遮了的傢俱都掀開,大夥兒一一扛了傢俱進屋,看熱鬧的人跟着也進了屋,瞧見那個個屋子、連竈房和竈上的鋪着青石板,果然就目瞪口呆了。
親家暖屋子,蘇老爹蘇太太也親自過來了,除了過來送賀禮,他們還有一樁正事,帶了賬本給宋家送銀子來了。蘇太太進了自個兒女兒女婿的屋子,瞧着裏頭像個獨立的小院子,有臥房有廂房,還有小小的竈房和茅廁,雖然面積不若外面的大,但是設施一應俱全,看着真讓人舒心,蘇太太高興道:“正好婉婉懷着孩子,經常被折騰的半夜起來喫東西,自己屋子旁邊就有小竈房,以後夜間醒來想喫什麼都方便了。”
宋子恆點頭笑道:“岳母說的是,娘子也說以防日後有個不方便,這般正好便利。”
蘇太太心裏得意,面上卻不顯出來,直搖頭道:“她就是個顯得無事瞎琢磨,不幹正事的。”
蘇老爹已經在單人沙發上坐下,雙手撐在兩旁,頗有些自得道:“這椅子矮了些,倒比那太師椅坐着舒服,還更有氣勢些。”
“我爹是個懂行的。”蘇婉笑嘻嘻的道,手中抱了個抱枕過來,是小綠繡的枕套,裏頭塞滿棉花,鼓鼓的,前幾日剛曬過,抱出來還有一陣陽光的味道,遞給蘇老爹,“把這個靠枕放在後背試試,會更舒服。”
蘇老爹把塞到背後,舒服得喟嘆:“這個小小的枕頭果然舒服,回頭讓你娘也給家裏做幾個。”
宋家的暖房酒,從早上一直喫到下午,走得近的親戚都來了,連遠在外縣的徐永方先前得了信,也由他大嫂張羅着早早備了賀儀託人帶到這邊,送信的人順道來縣裏,就給了蘇太太,蘇太太來時便帶了過來給宋母,還給徐家帶了句話,說是家裏還有學生,路途遙遠不方便過來,只能備了薄禮,等過年時親自來向宋母他們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