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不過,張琦成的父親張軒曾是吏部侍郎,在官場中有不少故交。在張軒病死後,這些故交對張琦成頗爲照顧,也讓張琦成知曉了不少關於趙俊臣的事情,所以,雖然沒有證據,但對於“趙俊臣是個大貪官”的觀點,張琦成一直是深信不疑的。
事實上,被趙俊臣誣陷入獄的那位文淵閣大學士李文宣,就是張琦成的父輩故交之一,這些年來張琦成受其恩惠頗多。也正因爲這般緣故,張琦成纔會對趙俊臣如此怨恨。
但這些理由,終究無法明說,所以對於趙俊臣的問題,張琦成只能答道:“我身爲一介布衣,又哪裏去找證據?而你趙俊臣的所作所爲,世人誰不知曉?又哪裏需要我親眼所見?這天下百姓,難道還能都誤會了你不成?”
趙俊臣冷笑道:“即使是當今聖上富有天下,要定人罪名,也需要先找證據,怎麼到了你張琦成這裏,證據竟變得可有可無了?”
見張琦成語塞,趙俊臣繼續說道:“不過,你既然如此說,也就是說你給本官扣的這些罪名,全都是人云亦云,聽人傳言的了?”
張琦成再次語塞,不知該如何回擊,只覺得這一切與他想象中大不相同。
原在張琦成的設想中,只要他站出來質問趙俊臣,再把那“八大罪”一讀,趙俊臣或是會被他的“正氣”所懾,最終草草了事;或是會惱羞成怒,將他問罪押入牢中。而無論是哪一種,都能讓趙俊臣在百姓面前暴露出真實面目。
但張琦成卻沒想到,趙俊臣身爲朝廷大員,竟會在這裏與他興致勃勃的辯論起來,而且口才頗爲了得,連連語中要害。
說到底,張琦成之前的種種設想,不過都是書生之見,想當然罷了。
另一邊,見張琦成繼續語塞,趙俊臣則乘勝追擊,說道:“既然你只是聽人傳言才認定本官是貪官,那麼本官問你,你是聽何人所說?哦?不想說?那本官再問你,那傳言之人,他又可曾親眼見過本官貪污受賄、誣陷忠良?還是說,那傳言之人也是在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