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遊騎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論起天橋地界,四九城裏走着的爺們,上至達官顯貴、下到販夫走卒,就沒一個不樂意去逛逛的!
跑江湖的雜耍手藝人在天橋地界‘撂地’,拿着白砂子、白灰在地上畫個圈兒,行話叫‘畫鍋’。畫了鍋,有了個場子,跑江湖的雜耍手藝人就指望着這場面賣手藝喫飯了。
練拉弓手藝的張玉山、張寶忠父子倆,擱在天橋地界上把場子一撂,四張大弓立馬就朝着圍在場子周遭的老少爺們手裏一遞。也甭管是仗着自己有兩把子氣力、自己試着開弓,又或是倆人搭檔者拽着一張弓朝着兩邊拽,一年裏頭都難得有人能把一張弓拽成滿月弓的模樣。
等得場子周遭的爺們全都驗過了自己要耍弄的玩意,張家父子倆一上手,最少都是同時開兩張弓!有那手面闊氣、眼裏也能看出來門道的爺們抬手把幾塊大洋朝着場子中間一撂,張寶忠迎面道謝一聲,轉身就能露一手絕活兒——一人開四張弓!
練罷了拉弓。張寶忠氣不長出、面不改色,伸手抓過旁邊二百斤重的一把青龍偃月刀,單手就能把那二百斤重的青龍偃月刀舞動起來,一路‘面花’、‘背花’、‘十字花’的路數耍完,場面周遭的叫好聲已然能掀翻了小半個天橋!
真要計較起來,身上能有這膀子氣力的爺們,擱在早年間能考武舉人的時節,少說也得是力挽驚牛的猛將。拿個武舉人的名號就是手拿把攥!
力氣上的玩意看過,旁邊抖空竹的空竹德子玩的單頭空竹,已經嗡嗡作響地耍出了一片風雨不透、水潑不進的翠綠光影。比起常人玩的雙頭空竹來說,單頭空竹兩邊輕重都不一樣,能耍起來都能算得上是有了幾分本事的,更何況還能耍到了見影不見物的境界?
小場面已經夠瞧的了,可街面上開路的飛叉更是勾搭得往來的人羣直朝着前面湧。要是撞見天橋上有走會的場面,走在最前頭的飛叉譚俊川十八路活兒走一遍,街面上迎頭叫好的炮仗炸出來的紅紙碎都能鋪了一街!
朝着高處瞧。爬竿的手藝人裏最出頭拔份兒的就得數於正明!迎風晃盪着豎起來的高杆上,也甭管是‘倒立’、‘站杆’還是能討個好口彩意頭的‘扯順風旗’,見過的爺們就沒一個不仰着腦袋叫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