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遊騎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且論起這鬥賽的場面來說,火正門中八大斗獸,那也就鬥牛的場面是瞧着最大氣、也最難得的!
青石砸末兒在硬地上鋪三尺厚,再拿着大石碾子來回灑水碾壓紮實了,這才能把兩鬥鬥牛牽到能秤五千斤的水碾大秤上算過了分量、約定了輸贏賭注。
這之後,兩頭鬥牛朝着方圓二十丈的鬥牛場裏一放,場子外面驚魂炮仗響過了三聲,那早早就紅了眼睛的鬥牛立馬就能撲鬥到了一塊兒!
都說是千斤鬥牛論兩角。真正調教好了的鬥牛,腦門上那兩隻角都講究個龍門角的架勢,得是朝前戳着長成了個龍門的模樣,平日裏還得找懂行的師傅日日打磨。太陽底下猛然間打眼一瞅,那牛頭上伸出來的就是兩把明晃晃二尺來長的尖刀。甭說是戳穿一張生牛皮,那就是換上大清國巴圖魯才能叫皇上賞穿的魚鱗鎧甲,只怕也是碰着就穿!
一場鬥牛下來,少則兩袋煙的功夫、多則一炷香的時辰,鬥牛場上鮮血淋漓的倒下來一頭牛。旁邊那鬥贏了的鬥牛也差不離是遍體鱗傷,卻是依舊紅着眼睛悶嗥不休
原本的在四九城中春秋兩季逢節氣的時候,不少喜歡伺候玩意的玩家都拿着這一年兩次的鬥牛盛會當了過年。可等着大清國叫內憂外患、貪官墨吏和那位活該叫人刨了墳頭的慈禧太后老佛爺折騰得倒了秧子。再加上火正門裏也來了個卷堂大散的場面。這鬥牛的賽會也就有日子沒瞧見過了。
猛不盯聽着倆都叫火正門的、伺候玩意的堂口約了賭賽鬥牛,差不離四九城裏喜歡伺候玩意的玩家都炸了窩兒!
就珠市口兒大街上戳杆子立字號的熊爺,當場就叫手下人搬過來一張桌子、抓過來旁邊商鋪裏幾個能寫字的賬房先生,也不拘葷素、不論大小,二指寬的條子上寫清楚了賭注大小、押的哪家,熊爺立馬就伸着指頭擱那二指寬的條子上蓋了個指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