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的蜉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寧習慣了母親的嘮叨,而他不喜交友厭煩喧鬧的性格又讓他很難跟別人接觸太多,理性思考方面他遠超出了同齡人的水準,但理性思考不夠用的地方他可能連剛學會走的小孩都不如。
至少剛會走的小孩知道摔倒後如果周圍沒人就別急着哭,攢着,等大人來了再摔一次,哭雙份。
沈寧不行,他只會想‘哭’是空耗力氣毫無收益的無意義活動,什麼時候都不該做。什麼,會哭的孩子纔有大人給糖喫?沈小弟表示,這個世界的基礎規則是等價交換,雖然他不愛好甜食,但如果偶爾想要,他可以用勞力交換,小手工活、資料整理、部分由於用戶不喜歡機器人而遺留的重複性小勞動,這些都是他可以做的,報酬雖然很低,但買糖喫絕對夠了,畢竟兒童喫糖本來就應該節制。
不要說看同齡人,連看大人的時候沈寧經常都會覺得他們太蠢了,爲什麼老是要做事倍功半的事情呢?爲什麼老是要將時間浪費在毫無價值的廢話、發呆、爭吵、等待、循環中呢?爲什麼明明知道怎麼做更好就偏偏不做,非要抱怨太難、太枯燥、沒毅力、堅持不了呢?爲什麼寧可花時間抱怨卻不能用僅僅一半甚至更短的抱怨時間將事情做完呢?爲什麼……
“小孩子都有無數個爲什麼,”莫淙爍說,“只不過沈寧的爲什麼跳過了能自行問機器得到答案的科普類,而集中在了沒有固定答案的人類上。”
沈寧表示他討厭沒有固定答案的事情,尤其討厭‘錯雖然的確是錯了,但是這麼做會讓人更開心’這種不負責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