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煥投在中關村的那2000萬美元,從上往下落實的過程當中。得到了當地和附近兩大高校的熱情支持,1981年開春就可以破土動工了。
帶着這個光環,周偉焜無需藉助唐煥額外的資源,工作就開展得十分順利。
藉助設在羊城、滬城、燕京三地的產品中心。周偉焜招聘了大批高考落榜生,送到了特區的工業園培訓。
這年頭,從內地到特區,手續繁瑣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好在這些問題對於唐煥來講,還不算太大的麻煩。
“大陸要求發展的心情很熱切,做事也勤勤懇懇,像我們工業園的基礎建設,一個星期就是一個新的樣貌。但像高素質人力資源等等的軟性因素,還亟需改善。”周偉焜說起這方面的情況來,不免有些遺憾。
“知足吧。那邊大學生自己還不夠用呢,我們有了各種優惠政策就夠用了。”唐煥笑了起來。
“現在,特區的工業園已經開始運行數據備份磁帶機和磁帶的生產線了,接下來該是方圓電腦的哪個部件?”已經完全理解了唐煥所制定的大陸攻略——“從上到下,取信爲先,從易到難。逐步開展”的周偉焜,問起了下一步的計劃。
鑑於大陸的特殊情況。具體的路線圖,只有唐煥,或許還有那位周密,才心裏有數,周偉焜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要找一個生產難度適中而應用範圍足夠廣大的環節,初步確定是16針針式打印機。”唐煥給周偉焜交了一下底,“打印機和磁帶機差不多都是相對獨立而又標準化的產品,不必像顯示器和主機這些還只是處於自家專有範圍的產品,需要考慮一一配對的問題,直接馬足馬力地粗線條計劃生產就行了,而且創匯能力絕對強悍,內銷又沒有大陸自己的同類產品被擠壓,官員們肯定會十分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