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重生科技狂人 !
進入1982年4月後,香江的恒生指數已經從1981年7月17日的最高點1810點,下行至1400點左右,地產業對此仍然保持了樂觀的態度。
顯而易見,被暴利刺激得兩眼發紅的既得利益者們,罔顧了當下的一個客觀現實——供樓負擔比率即供樓支出佔大學畢業生收入的比重,已經高達180,換而言之,有剛性住房需求的年輕人,要用近乎收入的一倍才能夠供得起樓。
當某位特約評論人在寰亞電視大受歡迎的社會動態討論節目中,對此爲掙扎在底層的廣大年輕人羣體扼腕嘆息後,很快引發了極大的共鳴。
在人們對地產泡沫議論紛紛的同時,報紙上報道了中環的美利樓地段以11億的價格賣給了中銀的消息,並和置地以接近50億的價格拿下那塊中環僅存的最大地皮,做了仔細的橫向對比。
中銀很快確認了這筆交易的真實性,正式宣佈以11億港元購置美利樓地段,用來建設未來的新總部,首期預付6000萬元,餘款分13年支付,年息6。
這則貨真價實的消息,給衆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衝擊,大家不由地紛紛發出疑問,現在的真實地價,究竟是怎麼一個樣子。
更爲重要的是,由於買家是中銀,茶餘飯後的談資中,15年後就到1997這個現實問題所佔的比重,自然而然地越來越大。
正當有人發表觀點,指出美利樓地段的交易純屬特例,是港英政_府對中國大陸的一種示好,不能代表目前地產業的真實交易情況,更有評估師給出高達25億港元的售價。以反映美利樓地段應該具備的價值,結果又有報紙登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香江地產業的新寵兒佳寧集團,在1980年以接近10億的價格。從怡和那裏買來的金門大廈,之後轉手以超過16億的價格賣給百寧順集團。其中大有內幕,該交易並非佳寧集團所宣稱的一次性現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