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鄭鈞二十多歲了才得這麼個兒子,又是珍愛萬分的瑤光所生,自然的寶貝的不行,剛出生的小兒,除了喫便是睡,真正醒來的時候並不多,鄭鈞硬是看不厭,一天天的抱着,捧着,看着,嘴裏還和瑤光誇着,凡是瑤光的,小兒的換洗衣裳,喫食餵飯,尿布屎布,鄭鈞都不假手他人,親力親爲,倒閒着六嬸只好做些飯食,給瑤光燉些雞湯。 孩子半個月大的時候,鄭家的長子得了父親冥思苦想,母親獻計獻策後取的名字,鄭瑞,取瑞雪兆豐年的意思,瑤光便小瑞小瑞的叫開了,只是小寶貝沒什麼被叫的自覺性,讓初爲父母的鄭鈞瑤光大感挫敗,兩人越挫越勇,直到孩兒滿月了纔對自己的名字有了稍稍的反應,原本紅紅的小兒也白胖起來,也學會了纏人,時時的要人抱着纔行,除非睡熟的,否者一沾牀邊就哭,看得六嬸直搖頭,樂得小惠和妞妞每日裏都來和鄭鈞搶着抱小寶寶。
有了孩子的日子也漸漸的忙碌了起來,一晃三年就過去了,鄭家的魚塘天生天養的除了自家喫的,每年也能賣出幾百斤魚去,那二十來畝地也在每年春種秋收時候過來幫忙的劉天成,劉五峯等人的操持下成了良田,當然的,鄭家也不會虧待了他們去,只是有了他們的幫襯,鄭鈞着實省了不少功夫出來。
說起來當時的不得已,不忍心之下,鄭鈞費了些糧食和石炭救濟了那些花子,之後的三年裏,有十多個知道感恩的每年隨了劉天成走兩天的路來鄭鈞家裏幫忙春種秋收。
鄭鈞雖從來不後悔當初拿糧食石炭救濟那些人,也從沒想過要他們回報些什麼,只是當第一年秋天這些人風塵僕僕的趕來幫着收秋的時候,着實感動了一下,那張除了對着瑤光和小兒就沒有什麼表情的臉上也有了隱隱的動容。
瑤光要種的葵花頭一年裏竟然打了八百多斤的葵花籽,在孃家時候,一個偶然之下,從包着葵花籽被砸過的白布上竟然發現了油漬,也就留了心,當初的心思只爲好玩,後來遭了算計,和鄭鈞落戶新安村,得了八百多斤的葵花籽,纔想起之前的曾經動過的心思,讓鄭鈞拿出二十斤曬乾的葵花籽拿去油坊榨油,竟然比花生油好喫還沒有那股子濃郁的花生味,出油還多,二十斤的葵花籽竟得了七斤油,鄭鈞大喜,八百斤葵花籽除了給村裏相熟的人家和來幫忙收秋的劉天成等一人半斤做種,自家留下二百斤榨油外都以一斤四十文的價格賣給了府城的乾貨店裏,鄭鈞見種葵花籽竟比種糧食賺錢,跟瑤光商量之後,就把二十畝地裏全種了葵花籽,至於榨油,還沒得到廣泛的認可前,是賣不出去的,除了知根知底的,沒有幾家敢炒菜用,是以鄭家的葵花籽多是賣給府城的乾貨店裏。
乾菜倒是漸漸的做的少了,一來製作過程有些費事,二步驟簡單,很容易學,價格也逐年的降了下來,鄭家也就不再賣去了,每年只少少的曬了自家喫用。
新安村裏自從學了冬天養雞,賣雞蛋,又翻修的豬圈,一家能多喂一頭豬外又跟着鄭家種了葵花籽,大傢伙漸漸的富裕起來,來鄭家幫忙的晉城人也跟着得了鄭家的葵花籽,回去種了,有了些家底,慢慢的積攢下來,至少再遇上什麼天災不用如之前那般背井離鄉的討飯度日了,這也許就是心存善念,知恩圖報的好處吧。
鄭家因着這些緣故和村裏的來往也漸漸的多了起來,很值得一提的是,里正張大年聽說了妞妞和小惠在瑤光的教導下,竟然能認上百個字,還會寫,能背誦些三字經和詩句,於是動了心思,來鄭家和鄭鈞商量了,求瑤光教教村裏的孩子,不求別的,能識幾個字不做那睜眼的瞎子便好,瑤光想了想便答應了,於是每年天氣暖和的時候,瑤光就每日裏抽出一兩個時辰來教村裏五六歲到十來歲的娃娃們認字,爲此鄭鈞還專門在院子裏找人打出幾條長凳和長桌出來。
每年從三月底到秋後九月多,就在院子裏,教他們些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還常常的教他們背寫詩詞,在瑤光的堅持小,村裏的女孩們也一起跟着瑤光人幾個字,學些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