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他離去不遠,董大學士以同等年紀的身子骨兒爲憑據,不用問太醫也心知肚明。誰能接他的位置?讓丞相官署繼續沒有過多的實權,而還能維持百官平衡。
因爲吏部尚書阮梁明就今年來看,還是有人覺得他年青,更多的問題就傾向到席丞相面前。如果席丞相去了,繼任的人不能跟上,新老臣之間的矛盾將再一回爆發。這源自於六部的尚書都太年青了。
吏部尚書阮梁明、禮部尚書方鴻、刑部尚書柳至、兵部尚書袁訓,四位年紀相當,都沒到四十歲不說,還都是前太子黨。這等局面在讓部分老臣不滿以外,還引出功勳子弟紛紛對太子搖旗拋媚眼兒。沒根基的老臣們就更加不滿。
這些老臣們指相當一部分的中等職位官員,他們可能是這一代或上一代到京裏,有些因爲官職調動到京中不過五年或十年。在任上兢兢業業,滿心歡喜到京裏,看出朝中有人好做官原來是真事情。滿腔的勤勤懇懇沒有付之東流,也打了不少水漂兒。
董大學士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而關注到席丞相的身體上去,因爲在任何一個朝代,高官不過那些,實際辦事的中下等官員數量最大。
有人會問京中世家不少,一年一年的積累還沒有把京官全部攬下。真的是京中世家,子弟們本身朝中有人,就沒有親戚,父執輩也能找出幾個熟人來。他們熱衷於當外官。任上好撈錢又可以多歷練。跟外省官員願意回京是一個道理。
又每個衙門口兒上都有閒人,有無數在京中候差的人。世家子弟中不得勢的未必擠得過他們。
富不過三代這話也成立,能稱爲世家,經過三代五代而還在京中代代有一定規模官員的人並不是年年一樣。今年倒下誰,明年外省又遷來一家。倒下去容易,新遷來的您慢慢紮根起,離世家還遠。
新老臣的矛盾永遠存在,而什麼時候爆發,全看當時形勢。
爲皇上近臣的董大學士以度天下之心先行審視這件事情,這是準備好等皇帝問的時候回答充分,是他的分內事情。無形中也爲太子和加壽挑選能用的官員。倒不必在這裏把加壽擺在第一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