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何荷點點頭,兀自挑選了起來。林娉婷本來也被漂亮的櫻桃紅所吸引,但是見唐易的注意力老是在那件香爐上,也想看看是什麼,於是一會兒看看珠子,一會兒看看香爐,還就數她最忙。
唐易翻看銅爐底部,楷書印章款,方方正正,居然多達十六個字:忘祖罪己焚香銘乙亥十月雲臺主人制。
這點文字自然難不倒學歷史的唐易,大意無非是:愧對祖上,降罪自己,把這個銘記在焚香的香爐上,有此感想的人是雲臺主人,在乙亥年十月製成。
此時,針對此爐的直覺出現了。
其實,即便沒有直覺出現,憑着唐易的專業的知識底子,也基本能斷定這件香爐的來歷。
首先,要搞清楚這個雲臺主人指代的是誰。
雲臺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又叫平臺,是紫禁城建極殿居中向後之門。建極殿知道的人少一些,這是明朝的稱呼,後來清朝改成保和殿,知道的人就多了,因爲這是殿試的地方,也就是出狀元的地方。
那麼,這兒的主人只可能是一個人,就是皇帝!清朝時,雲臺門已經無跡可尋,這個皇帝,就只可能是明朝的皇帝。平臺召對,也是明朝的制度,只不過萬曆中期以後,皇帝不理朝政,就沒有平臺召對了。直到崇禎皇帝上臺之後,才又重新開始平臺召對。
這地方搞清楚了,問題就簡單了,結合“忘祖罪己”,“乙亥十月”,不難推斷出,這銅爐上的雲臺主人,就是指代崇禎皇帝!
崇禎八年,1635年,正是乙亥年。這一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多災多難。尤其是在這一年的正月,本應該是舉國上下歡天喜地過大年的時間段,卻出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