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十七日,吳孝良的專列抵達濟南,他駐足林祥門外,但見城牆斑駁,門樓殘破,彷彿硝煙並未散盡,他似乎看見,當日國民革命軍不屈不撓於城上,以微不足道的力量抵抗日寇的無恥侵犯,以血肉之軀抵擋着日軍重炮,倏忽間,不覺熱淚盈眶。
蔣某人的國民政府一直標榜驅逐外侮,但在面臨日軍厚顏無恥的威脅時,仍舊不自覺的選擇了攘外先安內的政策,他懼怕日本人干涉國民革命軍進軍北京,怕在徹底消滅北洋政府的最後關頭功虧一簣,選擇了妥協退讓,也選擇了將恥辱釘在自己的日記本之上,釘在靈魂深處。
吳孝良深知想在當前國弱民疲的條件下,爲慘死的6123名濟南軍民復仇是多麼的不現實,此番談判必然是一場極爲不對稱的談判,他前世歷史上關於濟南日軍去留問題的談判,國民政府可謂是受盡屈辱,國民政府提出不需要日軍賠償損失,僅僅需要他們道歉即可,就是如此簡單的條件,仍然遭到了日本的無理拒絕,僅以濟南不幸之事成爲過去,以期兩國交好之辭敷衍搪塞國民,這是何等的屈辱,弱國無外交,此言果真不虛。
林祥門外關廂大街上空無一人,吳孝良命人買來酒水、熟肉、香燭於廢墟處焚香祭拜當日戰死者英靈,期間有日軍前來干涉,省府衛隊與之劍拔弩張。
吳孝良此番來濟南由於路途並不太平,所以帶了幾近一團人馬,而緊隨其左右的除了原奉軍憲兵隊的底子以外,多是由學生軍中選拔而來的優秀士兵,因此戰鬥力在山東保安部隊中首屈一指,同時也都是驕兵悍將,本就對日本人極度仇視,見對方來挑釁,壓抑了許久的滿腔怒火終於不可遏止的噴薄爆發。
中日雙方均子彈上膛,羣情激動,局面已經在擦槍走火的邊緣徘徊,如果,槍聲一響,也就沒有必要再談下去,中日在山東剩下的恐怕只有打這一條路。
這種情況是吳孝良無論如何都不能也不願見到的,他立即喝令軍官約束部下,力圖做到有理有據,不卑不亢,畢竟此番前來不是挑釁打仗,如果中日因爲這種小事擦槍走火,山東的大好局面怕是會被打成一鍋爛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