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到有人在提起汪兆銘當年行次前清攝政王的壯舉,以及那份豪情,換來了大夥由衷的讚歎時,他臉上的笑容更掛不住了,自己的風頭被吳孝良穩穩壓住也就算了,畢竟那小子打敗了日本人光復上海,功勞實實在在的擺在那,自己有意見也得乖乖的認了,可那汪兆銘又算個什麼東西,一個搞陰謀權術的骯髒政客,委員長的手下敗將竟然也壓在了自己頭上,這就是他無法容忍的了。
但這畢竟是大庭廣衆之下,汪兆銘又是行政院長,黨內元老,資格甚至老過蔣委員長,看到他在鎂光燈前賣力的表演而放慢了腳步,何應欽心裏就像喫了蒼蠅,厭惡的皺了下眉,緊趕幾步將其甩在後面拉開了距離,這才覺得好受了許多。
於三和身爲身爲這次護衛吳孝良的衛隊長,跟在隊伍後面距離吳孝良不遠,將一干黨國要員的種種表演看在眼裏,不屑的撇撇嘴,小聲的低估了幾句,旁人終是沒有挺清楚,不解的詢問,他也只還了個不鹹不淡的微笑。
整個歡迎儀式隆重而短促,說它隆重是因爲自領袖以下幾乎全部黨國大員都出席了本次迎接,短粗則是寒暄簡短,蔣中正和吳孝良更沒有按照慣例發表一份聲明,甚至連採訪都沒接受,就登車匆匆趕往南京城內。
到了南京吳孝良才發現自己是第一個趕到南京城的地方首領,閻錫山、馮玉祥都答應了前來參加和解會議,不過卻都不約而同的沒有選擇親自出席,他得到的消息是商震將代表閻錫山出席,代表馮玉祥的則是鹿鍾麟,這兩人分別是閻馮的心腹驍將,派他們來一是表示重視,但隱含在這重視表現之下的卻是對蔣對南京政府深深的不信任,他們都是久經政壇、戰場上的老將,對於各種未知的舉措,既敏感又謹慎,所以僅僅派代表也就不足爲奇了。
吳孝良心底竟有了點小小的失望,畢竟這兩位堪稱叱吒風雲數十年的梟雄齊聚南京,是個難得的場面,他甚至假想過這些人開會時,會不會脣槍舌劍呢。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開會不過是坐地分贓,而真正的較量都在看不見摸不到的背地裏,在戰場上,閻馮兩人沒有親自來,與其在戰場上影響力相對較小,不過是陪練也有一定的關聯,所以,吳孝良也不着急開會,更不急着去見蔣中正,沒有公事閒下來,正好可以帶着塔西婭在南京好好遊歷一番,幾日下來幾乎將南京有些名氣的地方都走了個遍。
不過,很快便由不得他過這種平靜的日子了,於三和將一份密電抵到了吳孝良手中,陳誠的十一師與董海濱的十七師接火了,江西、安徽、湖北、陸續都有蔣中正的人馬在調動,最關鍵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