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地區來劃分的話,商貿區大約可以爲中央財政貢獻一千萬圓的歲入,除商貿區外的蘇南地區。大約可以爲中央財政貢獻兩千五百萬圓的歲入,浙江大約可以貢獻一千萬圓的歲入,另外上海、寧波兩地海關大約可以貢獻一千萬圓的歲入。
上述總額大約在四千五百萬圓左右,而按照稅種來區分,那麼佔據大頭的則是工商行業。
僅僅是擁有行政體系的商貿區一地,其千萬收入就完全來之於工商稅,江蘇、浙江兩省的工商稅加起來大約在八百萬,另外鹽茶也有一千萬左右,海關也有千萬左右。而蘇南、浙江兩地的田賦纔多少?蘇南也不過八百萬,浙江更多隻有三百萬不到。
工商和農業稅收的比例大幅度顛倒,這在太平天國之前是沒有的,開始出現是清廷實行厘捐制度,而中華帝國成立後,整合厘捐爲各種工商稅種,進一步加大了對商業稅的徵收力度,如此就導致了在新生的中華帝國裏,其工商業的稅收收入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主力位置。
以往被封建王朝視爲根基的田賦反而是降低到次要地位。
僅僅依靠蘇南、浙江兩地就取得四千五百萬銀元的歲入,這個數字任誰看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就是事實。
但是如果你覺得這預算收入多不可思議,那麼看到了財務部那邊給出的財政支出預算就會更加驚訝了。
包括軍費、行政支出、戰後重建,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支出加起來,財務部那邊給出了總額五千萬的支出,比預算收入足足多了五百萬。
看到這麼多的預算赤字,林哲覺得頭都大了,這缺的可不是幾萬幾十萬,而是五百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