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什麼因呀果呀的?我看是一大早閒的!”錢氏聽的好笑,掀開門簾走出來,邊往廚房走邊圍圍裙。嘴裏再不停的安排活計,“三郎五郎去清牲口圈,鸞兒,燒火去,桔子做飯。豬和雞鴨娘去喂。喫完飯,你們該幹嘛幹嘛去。”
兄弟姐妹四個應了一聲,嬉笑着忙活去了。
鄭青鸞坐在竈前,一邊看着火,一邊給蘿蔔削皮。喫了一冬的鹹菜,酸菜,熗個酸辣蘿蔔絲,滋味肯定不錯。這還是昨天晚飯後特特從土裏挖出來的。將蘿蔔埋在溼土裏,是防止蘿蔔粇的有效方法。
“姐,給小八蒸個蛋羹吧。昨個小八看見七郎喫雞蛋,口水差點掉下來。”鄭青鸞心疼的道。小八是三房最小的孩子,也是鄭家迄今爲止最小的孩子,鄭青楓,今年八歲。七郎是五房的獨子鄭青柳。兩人一個前一年的年尾,一個次一年的年頭。說是差一歲,實際也就三個月。五房就七郎一個孩子,喫的用的自是比小八好上許多。連個頭都比小八高小半頭,因此,家裏哥哥姐姐都疼他,有好喫的都可着他。
鄭青桔稍猶豫了一下,從罐子裏撿了個大個的出來。
錢氏喂完豬,正準備去廚房舀了水洗手,聽見小閨女的話,心裏酸澀,到底是虧了孩子嘴,傷了些身。就聽見大閨女道:“你當我是捨不得個把雞蛋?還不是正院的老太太,上門收雞蛋較真那勁,我不願意跟她叨咕。”
要說這鄭家,鄭滿囤這一支無疑是山南村鄭家重要而龐大的一支。據說這鄭滿囤的爹年輕的時候去關外淘金,賺下這百畝良田,四畝的宅基地。院子是規規整整的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坐北朝南沿東西方向一字排開建起了一溜青磚大瓦房。從大門進去,左右各一個門房,充當雜物房。再往前走五六步,寬五米高三米,刻着五福臨門的壁照遮住了視線,擋住了去路。而朝東西方向各有一條石子路,通往東院,西院。兩院又各有房子兩棟,中間半人高的青磚圍成的花牆獨立開來。每棟正房三間,堂屋和東西兩個房間,緊靠東西兩個房間,是兩耳房。東院住着三房四房,西院住着大房五房,老二鄭雙木是幾歲離家,再沒回來過,只得消息說已成家立業。照壁後面就是正院,正院稍大,多建了東西廂房,其餘都一樣,連後院的牲口棚,前院的菜院子都像是拿尺子丈量的一般,整整齊齊。
這正院上房,就住着鄭滿囤趙桃花兩口子。這正院老太太,說的就是趙氏。
鄭家是半分家的形式。這鄭家雖然人丁興旺,但百畝田地全佃給佃戶收六成租子。田地全攥在老頭老太太手裏,收了租,按成人每天半斤糧,孩子每天三兩糧食分給各房。各房自己開火,不夠的自己掙錢填補。除此外,每個媳婦一天得交一個荷包,每家都得養豬兩頭,雞十隻鴨五隻。因爲老太太每十天要來收雞蛋四十隻,鴨蛋二十個。一隻雞兩天下一個蛋,十天五個蛋,十隻雞五十個蛋,人家老太太只收四十,還給你剩下了不是?每年上交兩百斤豬肉,兩頭豬喂一年也就一百三四十斤,兩頭豬能餘五六十斤肉。從這裏扣掉買豬仔的成本,能結餘十來斤肉,剛夠夠過年的。這還得豬和雞無病無災聽話的下蛋長肉纔行,再加上買米糠的錢,打豬草的時間,這妥妥的給老太太扛長工的節奏。老太太用孝壓下來,不能不低頭。
鄭青鸞想到老太太的種種舉動,冷笑一聲:“沒事,準備了三個多月了,今天的收穫不會小。我回來的時候買點肉,晚上燉肉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