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食從何而來,自然從稼薔之農事而來!所以,稼薔之事,乃是國之大事!”鄭青鸞一開口,先點名所說之事的重要性。
泰安帝本來也不過順耳一聽,還真沒往心裏去,可打頭第一句,‘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就讓他端正了心態,這和孟子的‘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聽起來是一脈相承的,可偏偏話裏透着股子務實的味道,讓人又不由的想起,管子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仲,是輔佐齊桓公成爲春秋霸主的第一相,他最注重的也正是如何讓百姓‘倉廩實’,‘衣食足’,是當之無愧的實幹家。而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正是春秋時另一位大家——孔子。他推崇‘仁義禮智信’,但在他的一生中,周遊列國尋找入仕的機會而不得。後世雖推崇千年,但在當時,他的政治主張是未被採納的。即便是後世,也只是被放在神壇上供人膜拜的牌位,僅此而已!
泰安帝神色鄭重的點點頭,“你可有好的建議?”
鄭青鸞暗自苦笑,看了蕭雲峯一眼,有些話,她還真是拿不準該不該說。
泰安帝按下蕭雲峯,纔對鄭青鸞道,“不用顧忌,但說無妨!你已經是秀才,領了朝廷的祿米,就該爲朝廷盡一份心。”
這話也不算錯!鄭青鸞稍作沉吟,“第一,改良種子,提高農作物產量。比如,玉米底端的顆粒比上端飽滿,我們選種時,是不是應該擇優而取。比如,麥田裏,有些麥子特別高,有些麥子較低,那就得觀察,那種能抗倒伏能力更強。等收割時,就得注意把這些植株單獨收割,以便於留種。若有專人研究這個,年年不斷,年年選優,數年後,每畝多收三兩鬥,該不是難事。”
“第二,注重畜牧養殖,提高百姓身體素質。韃子多以肉食奶製品爲食,所以,他們身形多健壯。而我們,若是能讓每一個孩子一天能多喫一個蛋,就能強健一個民族。”
“第三,引進外來物種。一是豐富百姓的飲食,二是尋找是否有我們尚不知道的高產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