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面對李建城那一雙望着他的大眼睛,方從哲還真是有些無所適從,他說道:“呃,啓稟陛下!這個,陛下,近來我朝一直都有官使缺乏的事情,而今年陛下又貶除了一衆官使,雖然由下部上任了很多人,但是這下方官吏缺乏的問題卻是更嚴重了,臣等前來就是想和陛下商議一下這件事情!”
李建城聽了他的話鄒起來眉頭,如方從哲所說這明朝確實是從萬曆怠政開始就有缺乏官使得事情,這也是導致明朝社會不安定的一個重大因素。
於是李建城就問道:“這件事情方首輔和韓學士以爲要如何解決!”
韓曠站上前來說道:“以微臣和首輔商議我們覺得應該要早開科舉!”
科舉制度並非自明朝起,卻在明朝發揚光大,唐宋時雖有科舉,但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幾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開科舉,實行擴招,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擠破了頭。紛紛以讀書爲業,這些人就是後來明朝文官勢力的基礎。
當時的考試分爲三級,第一級是院試,考試者統稱爲童生,這童生可不是指孩童,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試範圍是州縣,在這個考試中合格的人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別以爲秀才好考,考試成績有六等,只有在這個考試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稱號,而考到一、二等的纔能有資格去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叫“錄科”。
下一級的考試叫鄉試,這個所謂鄉試不是指鄉里的考試,而是省一級的統考。三年纔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裏出題,而且有名額限制。在這一級別考試中過關的人就叫舉人,這舉人可就不簡單了,是有資格做官的。
最後一級會試,這個考試只有獲得舉人資格的才能參加,也就是說,你的對手將是其他省的jg英們,朝廷將在你們中間挑選三百人(可能有變動),但要注意,這三百人並不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進士,他們只是“貢生”,要想當進士,你還要再過一關。
那就是科舉考試的考場。當時的考場可不是今天光線明亮的教室,還有一大堆家長在外面抱着西瓜等你。明代考試的考場叫做貢院,其實從其結構環境來看,可以稱其爲牢房,他是一種單間房,叫做號房,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