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工業皇帝 !
天啓元年二月,大明朝整個北國尚還大雪未消,寒風未減。
蕭瑟瑟的冷風依舊刺骨,但是此時此刻在大明北國某一地,在這股刺骨寒風中一隻裝嚴的軍隊正在前行。
遠遠看去這支部隊大概有三千人,主要分爲騎兵和步兵。其中騎兵佔據了部隊人數的三分之一,作爲先遣部隊小股隊伍來說,這樣人數和配置可以算得上是當前時代最精銳的部隊了。
基本上可以相當於後金較小人數較少八旗中的一旗了,後金軍隊的編制中每300人爲1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5 牛錄爲1甲喇,設甲喇額真1人;5甲喇爲1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據史籍記載,1615年,當時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也就是說當時後金軍隊大概有4萬多人。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後來的滿洲八旗。
努爾哈赤將部隊編成爲八旗子弟後軍隊實力也大大加強,八旗兵以滿洲牛錄爲主。一隻旗中少則十餘牛錄,多着四十餘牛錄。
但是李建城這樣一隻部隊也萬萬不敢和同比例的後金部隊相抗衡的,即使他的騎兵就佔了一半。實則是後金軍隊在這方面騎射無雙,就是步兵也比明朝軍隊更加勇猛基本上一個頂五,三萬人的部隊完全可以當15萬的大軍來用,遇到明兵懂戰的將領,這樣的部隊更是可怕。所謂一人勇帶一羣,一孬也帶一羣,兩相之下就是戰爭的天平了。
而且一隻人少的精銳部隊喫的糧還少發的響還少,這從機動、經濟上就帶來了巨大優勢,這也難怪古代有名的軍將總是說兵不易多,在精則足。這樣的軍隊不用多了,十萬就足以橫掃中原。
起碼這在遠處一名拿着望遠鏡的士兵看來這樣的軍容軍姿,從氣勢上來看也絕對算是不容小視的了。眼前的部隊擺着整齊的步伐在前行,他們以步兵在後騎兵在前的行軍姿態,完全是不緊不慢的在行軍。不同的是這支部隊好像是走錯了路穿越了時空,此時在遠處觀望的李建城就誹謗不已。這他孃的不是新四軍嗎?怎麼跑到這裏來了!
也不知道這該怪誰?他李建城給這些人穿的衣服樣式,已經是無限接近最初的新四軍了,青軍裝、藍布鞋。這些人一半全都配置着李建城最新開發出的紙質彈殼步槍,這款槍槍長一點六米,步槍前段還配有刺刀裝設口,加上刺刀,瞬間就能將槍手變槍兵。這支槍的射擊距離在250米左右,精度不高,但是比起以前的火繩槍那就要強出太多了,起碼一百米內與弓箭相比就是火槍突出了。但是火槍不比弓箭。他的操作容易,不需要多久就能操練好一杆槍。這也是李建城讓這支部隊裝備後扮演後金鐵旗的原因,裝備上這些槍,他們的戰鬥力在騎射上基本可以和後金部隊拉上一條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