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謀士,月白隊伍攻副本(三) (第1/18頁)
桑家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主公一你的謀士又掛了 !
說話另一頭,公子滄月派一名鐵劍銳士護送小童南燭晝夜兼程返還平陵縣城,從戈壁鳴沙山向南渡郊外城廓,匹夫粗魯野蠻,一路快馬加鞭,真騰騰顛簸地小童是眼翻白眼,雙手跟雞爪子似地使勁揪着前方載客銳士的兵甲。
這番切身體會,他才真正恍然出陳白起臨走前那一句莫名其妙的叮囑——“對了,多注意一下乘馬姿勢,還有奔跑時切勿鬆手。”
公子滄月這一批鐵劍銳士配備的馬匹,並非本地出土,而是從趙國北郡引進的品種,叫代馬。蓋因楚國(包括目前周朝版圖的諸侯國)土產的馬匹,質量十分差勁。
要說馬大約從堯帝起,就開始給華夏人民拉車,一拉就是兩千年,它們負重套車,牽引重物,長期如此,使馬逐漸朝着牛的方向變異,不僅個子矮小,骨架細,沒有爆發力,瘦單單的與其說馬卻更像驢,因此用它們來輔助打仗衝鋒卻是不行的。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這是唐人的詩句,這是用來歌頌代馬的,而代馬其實歷史記載爲代郡的馬,十分接近蒙古馬,這種引渡過來的新馬種,則更適合運用於騎兵訓練。
不過,也正是因爲這種代馬的優良性,導致着小童南燭一路的“悲鳴”。
戰國時代的馬鞍只有肚帶,尚無盤繞馬胸的胸帶與鞍聯結,鞍子易於向後滑動,一騎快了,人就坐到馬腚上去了,不抓緊……不抓緊的話,你就等着被摔個人仰馬翻屁股翻天吧!
當南燭小童灰頭土臉,像一個垂垂老矣的乞丐般返回平陵縣城時,他立刻謝絕了鐵劍銳士一番“送貨到家”的熱情服務。
毋寧死,亦不再騎乘這種隨便會摔斷人脖子的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