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了水利設施,土地再用耕牛翻上一遍就可以了,如此便可進行播種。此時秋播時間已經過去,不過小麥還可以進行春播。趕不上春播的,還可以進行夏播,夏播可以種植玉米,此時玉米在北方已經比較普及,只是產量不怎麼高。
皇莊開墾一經公佈,加入開墾的不僅有流民。很多農民也都加入了其中,這些農民多數都是沒有土地的佃農,畢竟人口繁衍下來,自耕農如果多生幾個兒子,土地有的被攤薄,有的則乾脆沒有土地。
這些人口就只能給地主當佃農了,然而佃農也不太好當。北方很多佃農,都是在水利條件不好的土地上耕作,而且佃租普遍超過四成。
皇莊給的條件比那些地主高得多了,不僅給地三十畝,而且會把水利修好。最重要的是,佃租只有三成,而且受災可以免除佃租。另外大明皇家銀行,將會向這些皇莊農戶提供無息貸款。不像地主家的佃農,問地主借貸還要被利滾利。
因而皇莊屯墾吸引了許多佃農前來,這些佃農有些身上還有負債,欠着地主不少錢。不過只要進了皇莊,那些地主想要追回借款那就不可能了。朱由校自然不允許讓那些地主來擾亂皇莊生產,所以那些來追債的,一律都亂棍打走。
不到半個月,皇莊就吸引了十幾萬戶佃農、流民前來,二三十萬人開始在拋荒的土地上辛勤勞動。有男人,也有女人,還有很多小孩,甚至還有不少老人。
這些老人和小孩,在工地上也就是隨便幫幫忙,做多少都無所謂,但是口糧是少不了他們的。很多老人都是不顧勸阻,硬是要到工地上幫忙。這個時代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受過民間皇城廟教育的,什麼修橋修路添陽壽之類的意識比較普及。
朱由校在工地上視察了一圈,乾脆把一些老人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宣講隊’,讓這些老人給幹活的青壯年進行宣講,提高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同時把民間那些具有教化意義的故事進行整理,讓老人們給小孩講故事。
這些故事是古代教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爲教育不夠普及,所以地方教化方面,官員、文人都編了不少具有教化意義的故事,在民間廣爲流傳。小孩是最喜歡聽故事的,晚上沒什麼娛樂活動的時候,就坐在一起講故事、聽故事,因此一代代傳承下來。這些故事,多是講一些因果報應、棄惡揚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