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大的花費還是購買糧食,不過資金已經開始週轉,主要是曹金玉購買的糧食當中,不少都運到了九邊重鎮和邊軍進行交易,三個月當中,規模擴大了五倍,盈利達到了3萬兩白銀。
盈利還不是很高,主要還是規模並不大,同時過了低價購買糧食的時期,要等今年夏收才能在北方購買大批低價糧食。
朱由校立即寫了兩封書信交給曹金玉,讓曹金玉到遼東和山東登萊,分別去找孫承宗和袁可立。
只要孫承宗和袁可立需要購買糧食,全部由曹金玉進行供應。
緊接着朱由校又下了一道聖旨,皇宮糧食採購,以及天子親軍所消耗的糧食,一律指定由‘濟民糧行’進行供應。
這個濟民糧行,就是朱由校暗中控股的皇家糧行。表面上是由曹金玉經營,而曹金玉的皇家背景,表面上則是曹金玉買馬有功得到皇帝賞識。
朱由校之所以不公開經營糧行,主要是因爲糧食屬於大宗交易商品,是這個時代商人比較重要的經營項目之一。如果皇帝公然插手糧食貿易,恐怕會遭到商人勢力的反彈,一羣朝臣必然大喊什麼與民爭利了。
官方是需要大批糧食的,首先是皇室和宗親的開支。皇室宗親的數量不斷增多,每年開支十分巨大。不過皇室宗親分散各地,目前濟民糧行還不能完全覆蓋,所以暫時也就是供應皇宮內部,以及天子親軍的糧食需求。
另外一個就是羣臣的祿米,同樣也規模不大。大明的官員數量少得可憐,俸祿也低得很,東林黨在面對國家財政問題的時候,首先提出的就是‘節流’,跟皇帝講道理,你要節儉什麼的。但是在‘開源’上,卻是閉口不談,一副談錢太俗的模樣。
在這樣的風氣之下,明王朝能節流的地方,基本上都省到不能再省的程度了,官員也不靠那點俸祿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