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方用煤炭冶煉鋼鐵,並非是技術的進步,而是迫不得已。因爲北方的森林資源被大量破壞,很多地方被砍得光禿禿的,森林覆蓋率可能還不如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畢竟這年頭的人們,煮飯做菜、取暖大多都是用木材,冶煉也用木材,砍了之後又不種樹,導致北方大片地區的山頭就是光禿禿的。
沒有木炭,只能用煤炭了。乍看之下確實是技術進步了,但中國的高磷高硫含量的煤炭影響下,就造成了鐵產品質量的急劇惡化。在槍炮方面,含硫太多的鐵管容易炸裂,無法保證射手的安全。這也是中國火炮落後西方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至於皇家軍工廠此時所用的鋼鐵,幾乎全是從南方購買的,都是用木炭冶煉出來的生鐵。
中國生鐵生產,技術上是領先歐洲人的,歐洲人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才超越中國。不過中國的鐵礦石資源貧礦多,亂七八糟的雜質也多,並沒有歐洲人那麼好的發展環境。
鋼的生產方面,此時的中國和歐洲,都還無法直接生產鋼水。此時中國倒是有坩堝冶煉技術,不過並非是用來鍊鋼,而是用來鍊鐵的‘方爐’採用了坩堝技術,是半開放式的,溫度不夠高。
無法直接得到鋼水,就無法精確的把握鋼材中各種元素的比例,進而導致鋼材質量並不是太穩定,效率太低,成本自然也被拉高了。
從技術上來說,相比明代前期的官營鋼鐵廠,民營鋼鐵廠的技術是有很大進步的,從而在成本上佔據優勢,通過市場價格得到了更強的競爭力,官營鋼鐵廠才被民營取代。
只要高爐鍊鐵技術能夠試驗成功,官營鋼鐵廠在技術上就能反超民營鋼鐵廠了,並且是甩出一大截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