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代北方有大量流民,這些流民實際上和後世的進城農民工差不多,都是因爲呆在農村沒錢賺,所以進城務工。明代後期的戶籍管理幾乎處於不作爲狀態,這些進城的農民工,都成了失去戶籍的人口。不過這樣可以避稅,徭役方面的錢就不用交了。
這些農民工進城,要住房、喫飯、穿衣等等,一天二十文的收入,如果是萬曆年間,已經能讓日子過得不錯了。而那些中產階級,每天就算大魚大肉,所費也才二三錢。到了如今的天啓年間,北方生產進入蕭條階段,通貨膨脹加快,購買力倒是沒有萬曆年間那麼高,但一天二十文的收入也足夠過活。
糧食價格瘋狂上騰到4兩1石,他們的工錢就僅夠一家人的買米錢,再買點菜,就毫無剩餘了。
面對洶湧的糧價,天津百姓怨聲載道。
也並非沒有人試圖從城外運糧進城販賣,然而這些客商剛把糧食運到城門口,就被那些守城士兵攔了下來,除了城內的糧行,其他商人一粒糧食都不準運入。
守城士兵敢這麼做,自然是受到了指使。指使他們這麼做的,就是天津的那些權貴。天津不少權貴都在做糧食生意,這是極爲普遍的。
官府折糧不是誰都能買,基本上都被權貴所包攬。權貴的資本也大量進入糧食販賣領域,每年能創造驚人的利潤。
天津這些權貴現在就是要鬧,把事情鬧得越大越好,從而向皇帝施壓,皇帝一天不撤掉糧食零售稅,他們就會繼續把糧食價格維持在離譜的價格上。
與此同時,槍手也找好了。一羣權貴,聯繫了幾個御史,一封封叫苦鳴冤的奏章不斷髮往內閣。
奏章中無非就是說因爲徵收了糧食零售稅,導致天津糧價上騰,以至民不聊生,請皇帝馬上撤銷糧食零售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