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重生明末當皇帝 !
廠衛再次出動了,這次瞄準的目標是東南的海商。這些海商過去是和江南的工廠主們進行合作的,工廠主們生產面部、絲綢、瓷器等等商品,然後由這些海商進行對外走私貿易。
大明與西方人的貿易,是在大明組織艦隊七下西洋之後,感覺貿易不划算中斷了之後,西方人自己造船過來進行貿易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歐洲沒有了中國商品的輸入,造成了嚴重的通縮。
歐洲人長期都是以香料作爲貨幣的一個經濟體系,但要從印度換取香料,就必須要有中國的絲綢、瓷器。
佛教將的衣鉢,就是絲綢和瓷器。佛教是印度人搞出來的一種精神騙術,所以受印度文化影響,所以有衣鉢這個詞彙,而且還是很重要的東西。印度人終極追求,就是絲綢和瓷器,這是印度人的貨幣體系。當然佛教和佛家又是不太一樣的,佛家是佛教所採取的一種核心思想,就像是道教用道家的東西一樣。
佛教這個宗教,就是一種騙術。古代印度人沒什麼商品可以輸出,那怎麼辦呢?於是就靠輸出騙術來換取商品,有人說佛教入身破身、入家破家、入國則破國。佛教在中國沒有進行本土化之前,這種特性尤爲明顯。信仰佛教相當於是被收取了終身稅、智商稅。所以古代中國,纔會發生三次大規模的屠佛運動。經過這些屠佛運動之後,佛教又進行了本土化,與儒家、道家的東西相融合之後,印度蠻夷的那種習性就減輕了不少,不過依舊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而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這些宗教本質上都是一種貿易組織,一種貿易准入體系,例如某個宗教勢力的區域內,信仰這個宗教就不用交稅,不信仰這個宗教就要交稅。
佛教同樣也是爲了貿易而出現的一種宗教,只不過輸出的商品是騙術,是一種智商欺詐。
古代伊斯蘭教能在東南亞傳播的原因,也就是因爲阿拉伯人掌握了農業全球化時代的商品貿易渠道,阿拉伯人在東南亞進行貿易的原因。後來阿拉伯人被蒙古人取代,蒙古人的這種貿易體系又被大明給摧毀了。
大明組織七下西洋,就是爲了開通貿易,後來感覺不划算就停了。滄海橫流之後,則變成了歐洲人來掌握貿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