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還是三個,一個是水利,一個是鐵路,同時還有一個就是學校。
大明要想在科技發展之路上一路狂奔,需要的就是普及全民的教育,同時培養出大量的數理化人才。
科技進步的發展紅利在當前顯然是非常大的,過去沒有蒸汽機、鐵路、電報這些東西,而皇家科技學院此時已經在朝廷的支持下把這些技術都搞了出來,並且在技術上已經越來越成熟。
這意味着有新的東西可以建設,有新的產品可以消費。
這就像是後世的中國,因爲大量引進西方人的科技,讓經濟可以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一樣。
經濟的增長,就是靠創新來帶動的。
此時還是十七世紀,大明在世界上還是最先進的發達國家,當然是農業時代的發達國家。
如果沒有新的技術出現,沒有創新的產生,經濟增長就會變得很慢。除非是能夠消除貧富差距,讓那些還沒有完成基礎消費的老百姓富裕起來,這樣才能增加市場活力。
而此時的大明,在朱由校多年的努力之下,已經出現了一大堆的新技術,而且還在發明創造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有了朱由校這個重生者的指路,創新方向明確,科研也不用走太多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