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了國家資源的投入,移民地區的狀態就能迅速改善,各種配套設施也都會迅速出現,生存環境就大大改善,如此一來移民就會更加順利,後面自然就會出現大批自發前往移民地區的本土百姓。
如果沒有國家資源的投入,移民地區就會發展得很慢,各種配套設施也不完善,什麼醫療、教育、交通、通信、居住、生產等條件都發展不起來,本土的百姓自然不願意去海外移民地區謀生。
這種模式在澳洲已經執行了不少年頭了,澳洲的移民數量已經上升到了120萬人,並且在澳洲已經建立了十幾個城市,同時還建立了一套民用工業體系,同時還有一些鋼鐵廠等重工業設施。
此時的澳洲,不少工業產品已經能夠在澳洲生產,不需要從本土大老遠的運輸過去增加澳洲地區的老百姓的購買成本。
澳洲土著也被大明以包身工的方式融入了社會生產體系,這些包身工的子女同樣也享有受教育權力。
相當於澳洲的這些土著包身工,也只是第一代人是當包身工的。而作爲包身工,官府也給予人權保障。第二代的子女接受了教育,就可以成爲大明的公民,可以自己選擇工作崗位等等。
那些土著還處於原始社會的階段,如果不搞包身工模式,根本無法讓這些原住民融入到大明的文明世界,畢竟文化、生產力都相差太多了。
朝廷在澳洲的擴張是沒什麼毛病的,澳洲地區分裂的可能性也非常低,畢竟大明本土對澳洲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中間有一個東南亞羣島,那裏也是大明控制的,相當於和澳洲是連成一條線。
移民到澳洲的老百姓也都是漢人,文化、行政制度和本土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朝廷在澳洲這個沒有經過開發的土地上,建立起來了一種相比本土更加公平的社會財富分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