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在郭炳勳的支持之下,楊震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用他的話說,我寧願戰士們死在訓練場上,也不願意在戰場之上因爲他們的出現某種狀況而帶來更多的死傷。
訓練場上出意外,還可以補救,死的也許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但真的到了戰場之上,一個人的疏忽會危及到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甚至會導致整個戰鬥的失敗。補救都無法補救。
而郭炳勳支持楊震的想法是因爲他參加過娘子關會戰與徐州會戰,對日軍空地一體化,上有飛機,下有重炮的火力打擊威力深有體會。更知道日軍炮火的威力以及殺傷力。
更曾親眼見過一些部隊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日軍地空火力硬生生給炸垮的。尤其一些裝備低劣,訓練不足的雜牌軍,在地空火力打擊之下,傷亡是最大的。
戰鬥之中,那些久經戰火的老兵大多都能生存下來。而真正損失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初上戰場的新兵。只有經過必要的考驗,他們才能在戰場之上生存下來。在郭炳勳的堅持之下,楊震這個訓練計劃還是得以實施。
實際上對於戰術訓練,楊震與郭炳勳二人可謂是極不滿意。不要說營團作戰,就是最基本的班排戰術協同,都讓二人感覺到很生氣。包括三個團長在內的所有營團幹部,幾乎被批評了一個遍。
發起攻擊的時候散兵線總是太密集,尤其新兵總是愛扎堆。而防守的時候,火力配置不佳。採取伏擊戰術的時候,紀律極爲散漫。老兵還好,新兵總是發出聲音,甚至有未經請示而隨意起身的。
爲了把握這最後的幾天訓練時間,楊震與郭炳勳二人針對戰術協同訓練之中出現的問題,極大的訓練量。在亮子河這幾天之內,幾乎所有的人每天都只能休息三到四個小時。其餘的時間都是訓練、訓練,再訓練。即便是少有閒暇時間,也要學習各種紀律以及條令。因爲楊震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小鬼子的效率還是極高的。在楊震率部抵達亮子河開展各種戰術訓練的第四天,已經抵達佳木斯地區準備對湯原、蘿北進行清剿的日軍已經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