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儘管中央不贊同楊震去當這個軍火販子,可面對工業建設急需資金以及美國的封鎖,中央最終還是同意了楊震的做法。
一時之間東南亞和中東、非洲,大量出現的日製輕重武器,讓原來那些試圖恢復殖民統治的歐洲宗主國,在手忙腳亂之餘,也不斷的向負責銷燬日本武器的美國人抗議。美國人面對這種情況,也只能是乾瞪眼沒有辦法。
而那些面對西方國家鎮壓,奇缺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的前殖民地反抗軍,對於武器需求量很大。楊震採取以貨易貨的辦法,出售戰利品不僅獲得了大批的急需物資和資金,也交了很多的朋友。
只是此刻剛剛從戰後困難之中,略微恢復了一些的日本人。看着自己製造的艦艇,在中國人的駕駛之下行駛在各大海域。自己新成立的海上保安廳,卻只能靠着美國人施捨的幾艘老船,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不過此刻日本人的心思究竟怎麼想的,卻不是楊震能夠考慮的了。他要的可不僅僅是日本海軍的殘存艦艇,還有日本人工廠內的設備。將長門號戰列艦與葛城號航空母艦交給蘇聯人,堵住了蘇聯人的嘴巴後,楊震還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日本。
而就在楊震對整個日本本土實施強拆的同時,國內的形勢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重慶談判達成了協議,依舊是一張廢紙。但儘管內戰依舊沒有避免,但爆發的時間卻因爲實力的對比,整整推遲了大半年,直到四六年底才全面爆發。
在這場持續了不到三年的內戰期間,楊震基本上留守在東北。一是當時東北正處在建設的關鍵時刻,楊震這個掌舵人調離不適合。二也是中央從培養更多,適合現代化戰爭指揮人才的角度出發,還是讓楊震留守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