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歷史中太子之爭的悲劇,一般來說多是這幾種情況。
其一,太子他媽失寵了,有了其他的寵妃其他的皇后。在許多時候,母憑子貴,但更多時候,是子憑母貴;
其二,如同李世民和朱棣那麼霸氣,直接上刀子逼宮。但這時候肯定要攤上一個不如兒子霸氣的皇帝。這逼宮可不是隻逼太子,而是連皇帝一起逼;
其三,很少很少的皇帝,猜忌心太重,誰當太子誰倒黴,如武則天。其實這就不是太子悲劇了,是那皇帝的兒子都悲劇。所有兒子那時候都一致祈禱諸天神佛,太子之位千萬別落在自己頭上,那是催命符;
其四,纔是皇子相爭。而這個幾乎只限於清朝。在其他朝代,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嫡無長再過繼。就連著名的李承乾太子,也是犯了謀逆大罪才被唐太宗狠心放棄。而李泰只剛在唐太宗面前顯露出謀奪太子之位的想法,就被唐太宗貶謫。
泰誠爲俊才,朕心念之,卿曹所知;但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斷之以義,使之居外者,亦所以兩全之耳。
魏王李泰,是我極爲心愛的兒子,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鍾心。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我對他的寵愛是那麼的不同尋常,然而我不能讓後世子孫認爲皇位是可以通過謀劃得到的,所以將魏王李泰降爲東萊郡王。(在此鄙視一下自己都是非正常手段謀得皇位的唐太宗同志。)
從這裏可以看出,清朝康熙那樣養蠱似的教養皇子實屬罕見,至少在漢族王朝,皇位更替是必須講究禮法的。元后嫡子在確立之後,若非巫蠱、謀逆的大罪,幾乎不會被廢。若是遇到一個英明的爹和一個英明的媽,那地位更是穩固。
不過影視劇講究戲劇性,九龍奪嫡多戲劇啊,什麼架空什麼其他朝代,都要套上九龍奪嫡的影子,纔好看。所以讓現代人以爲,只要是太子,那就十有□□會被廢。
當然,事實並非如此,比如明朝,除了最初朱棣謀反之外,其餘皇帝只要太子沒死,都是太子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