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晏朝的軍事案例,他還準備把古代的兵書都看一遍,把典型的案例編在一起。
說不準在出海的時候,他還能看到其他國家的軍事著作,到時候也編在一起。
雖然自己確實沒點亮帶兵作戰的技能點,但歸納整理什麼的,還是在行的。如果能有人從他歸納整理的案例中獲得啓發,成長爲優秀的將領,爲保家衛國出一份力,也算是自己的功德了。
凌蔚萌生這種想法之後,就藉由建立兵部之便,向各位在京城的將領、向皇帝借閱抄寫兵書,然後放置在兵部中,用的藉口,就是兵部既然總管軍事,可以設置一軍事學院,爲願意走上武將一途的人進行授課,增強晏朝武將整體素質。
現在武將的知識傳授,還是家庭相傳或者師徒相傳。但是文人尚且有各種學院,可以一齊授課。那麼武人爲何不可?
現在咱們只是小規模的試運行,所以這學院隸屬於兵部。待以後發展了,說不定也能和國子監一樣獨立出去。
凌蔚提出這個建議,最初只是爲了有藉口借書——這兵書很多是家族相傳的孤本,沒有藉口就不好借。
但後來那國武監真的建立之後,真的如凌蔚所說那樣逐漸發展壯大,最後晏朝改制之後,國武監成爲華夏第一軍事學院,以後華夏著名軍事將領,幾乎全部出自此學院,在整個世界,這座軍事學院都是屬於傳說層次。
凌蔚也順利借到了他想要的書,並且非常勤奮的都抄寫了一分——那時候的書本都不厚,凌蔚還有黎膺幫忙。爲自己著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讓凌蔚驚訝的是,他要開設一個新學院的事沒有遭到多麼激烈的反對——質疑的人只是糾結預算和招生,都沒有說建立這個學院本身不對。他借書的事,也沒遭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