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大漢箭神 !
梁嘯不是執戟的郎官,他這個騎都尉也沒有下屬要指揮,除了要隨時待命之外,任務並不緊張。梁嘯有大把的時間,不是待在廬舍裏習武,就是跑到天祿閣、石渠閣去看書。
他和司馬遷成了好朋友。司馬遷是個書蟲,除了每天早上起來打掃院落,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書。他對閣裏的藏書瞭如指掌,哪本書在什麼地方,他一清二楚。梁嘯要找什麼書,直接問他就行。
聊得多了,不可避免的談到了司馬談。梁嘯驚奇的發現,司馬談是個黃老派,寫《六家指要》,司馬遷卻有些不以爲然,他更喜歡儒家思想,即使不算一個純正的儒者,他也比司馬談更偏向於儒家,父子之間常有爭論。
一次閒聊時,梁嘯問起了原由。司馬遷皺着眉頭,想了好一會。“老子崇尚的是小國寡民,而我朝已經是東西五千裏的泱泱大國,若不能更弦易張,只能任由大國分裂成小國,就像當初周王室失政,五伯興起一樣。要治大國,自然當用春秋大一統之義。”
梁嘯詫異地打量着尚未成年的司馬遷。這與他印象中的司馬遷有不小的區別,與他印象中的儒者也不同。儒家動輒言稱三代,對周朝的推崇更是到了極至,連孔夫子自己都說周朝是“鬱郁乎文哉”,聲稱“吾從周”,司馬遷卻將周朝的衰亡與黃老的無爲而治聯繫起來,多少有些違和感。
也許是因爲他還小,思想還沒成熟?
不過。這卻是眼前的現實。如果繼續推行黃老之道。無爲而治,諸侯王坐大,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故事再演是大概率的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家雖說是漢武帝時代肇端,漢元帝時代才成爲事實,但黃老之道被朝廷拋棄在漢文帝時代就初見端倪,甚至可能說從漢朝一建立就有了徵兆。
太皇太后的過世不過是黃老之道落幕的最後一聲鐘響而已,早在此之前,黃老之道不能適應現實已經深入人心。當今朝堂上還奉行黃老之道的人已經不多了,即使有,也沒那麼強勢,那麼堅決,根本不足以阻擋儒家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