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草喫嫩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有人說,既是天之子,爲何先帝死的那般淒涼。這裏卻也有個解釋,原本,先帝發現天帝遺蹟那刻,本有天官勸阻,說,即是上天御召,那必然有講究,因此動不得。哎,也是遇到先帝那股子火爆性格,誰也沒跟誰商量,一道旨意,硬生生將神蹟搬離了舊殿,如此便動了風水,驚了龍氣,亂了陰陽,大禍轉瞬即到,躲都躲不得。
所以,世間萬物,均有講究,萬萬亂不得。
以上亂言,半真半假,介是坊間流傳,雖是巷道碎話,卻該是有真有假纔是,不爲其他,蓋因此話說至上京坊市,街頭巷尾,天子腳下,許……就是真的吧,有心人放了消息出去,帶着黎民歪樓,說來說去,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了。
五月春末,是一年最舒暢的節氣,天氣暖洋洋照的人倦倦欲眠。前朝那災事如今也成了舊話,死去的已經死去,活着的還要活下去。短短不足百年,老百姓隔三差五換皇帝,他們已經習慣。此時大災大難,折騰的人有些睏乏,一來二去的,這世上便多了幾種流行。一來是,男人穿衣服是越來越精細鮮豔。二來,坊中又多了許多俠客救世的傳奇。三來,京中不到三年,大大小小多了七八座寺廟。四來,文人追求山水寫意的人物越來越多。
此幾種流行,都跟現世的,人文,經濟有着必然關係,不過這代人卻不會研究這個。男人穿衣鮮豔,不過是因爲世事無常,災禍轉眼即到,因此及時行樂的心思。坊中有了俠客書,不過是黎民百姓找不到老天爺救贖,就杜撰個人物救自己。多了幾座寺廟,是因爲今上信佛,京中大人物便個個信佛佈施。文人喜愛山水,也是前朝去新朝來,你倒黴,他倒黴,怕倒黴的就躲到山裏,躲到鄉里追求採菊東籬下的鄉村藝術去了。
隨着一干仁政頒下,萬民逐漸得以滋養,如今,上京已然恢復繁盛,那被禍害去的民房,宅子,慢慢的也被恢復了原貌,總算,這日子過得去了。
眼下,又是新帝開恩科,剛過了春闈,京裏的舉子們考上的,沒考上的都各有各的去處。按照以往,這沒考上的也該收攏了行李,早早歸家纔是,可今年卻又略有些不同,那些識文弄墨的先生們,卻又有了個好去處。
“刀筆通政司。”
此司,乃是一個通政司旗下的分支,乃是新出的司務衙門,最高的屬官不過正四品的官職。衙門雖小,可是此司卻給天下的讀書人,尤其是寒門有志出仕,無運登堂的讀書人找了一條新活路。
也就是說,凡參加春闈落地文人,只要通過簡單的考試,投刀筆通政司後,從此棄文科詩學思學,習新術。學修術數,文書,律令,農事等實務。這些學習中的文人,便又有了新的稱謂“民學生”簡稱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