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嚼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陶隱之所以如此選,因他長期任務是監管渡口修建,若清整渡口範圍都拖拖拉拉,往後遇到難題怎麼辦?延誤了工期,回朝後他如何交待?
王述看眼王葛,他知道火械令是葛洪之徒,也聽說過葛洪修道積善的一些理論。徒遵師意,那麼關鍵的一籌就在他了。
他推出了籌。並非存着欺倭之意,而是考慮到倭奴無文字,跟那些蠻人比劃清楚就不止十天了。
葛洪:“既如此,諸位請隨我去火輜艙。”
這一刻,莫說陶隱、張恪了,就連性情一向慢吞的王述也頗激動。近年他們或多或少聽聞洛陽邙山晴天起雷的傳言,聰明人都猜測跟雷火營有關,倘若原因是火輜庫出事故,爲何荀將軍從沒受罰,在中軍的地位還風生水起?
與此同時,“虎犁”海船上的三十幾名譯官正在單獨闢給他們的書艙內記閱、或默誦。按時間算,虎犁船隊要比吳、會稽二郡的船隊早到一兩天,倭奴島各部落語言有差異,皆不通文字,現有的通譯文牘僅是數十年來總結的反語音義,外加倭奴常用的手勢、肢體動作。
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記憶再好,也難捋清幾十、甚至上百部落的語言規律。
衆譯官中也有王葛的舊識,最熟知的當然是劉泊和謝據,另有諸葛文彪、紀遠之。他們四人與其餘國子學、太學弟子都是朝廷爲此次遠航臨時招募的譯官。
真正的譯官只有殷融、江虨、李充,統管他們的官長是王恬的長兄王悅,現任官職爲大行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