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9 (第7/7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若非活不下去, 百姓不會入山當隱戶。大唐什麼時候完成土地普查開啓新一輪分田,百姓就什麼時候下山重入戶籍。
雖然在山上也能悄悄開墾,但沒給官府交“保護費”, 人身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百姓就算沒有受過教育也有基本的生活智慧,只要唐朝的稅賦降低,權衡利弊後, 他們就會下山。
從楊堅開皇三年的“大索貌閱”,到楊廣大業初年加強“貌閱法”, 隋朝花了近三十年才完成如今規模的戶籍檢索。如果唐朝從零開始摸索, 至少也要摸索個二三十年。
房喬只要拿到江南的戶籍資料,大唐佔領江南的第一時間就能將江南的生產資料利用起來。
至於爲什麼要從地方上扒拉戶籍資料,而不是直接拿中央的資料,原因當然是隋朝地方官謊報開墾田地的情況太嚴重。
與外國人將隋文帝列入“影響世界歷史前一百名人”不同,隋文帝在華夏後世史書中的評價不是特別高。華夏古代史學家肯定了他結束戰亂的功績, 但對他的文治功績並不是太認可,因爲隋文帝時期的人口和土地數據謊報嚴重。
隋文帝時期, 人口增速百分之四,新中國有科技加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