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4/7頁)
青竹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近他鋪子的泥人賣得特別好,尤其是教書育人主題的,有他的舉人頭銜加持,哪怕家裏不缺大家也願意買幾個給孩子,討個好寓意。
若他還是匠人,捏泥人就是生計,無論如何都和藝術扯不上關係。一個階層對一個階層的鄙視鏈,是再好的手藝也無法打破的。但是青川成了舉人,捏泥人就不再是生計了,而是他獨特的興趣愛好,和別的文人喜歡畫畫、寫字是一樣的,就是這種思想,讓青川的泥人們突然擁有了同類沒有的高逼格,哪怕漲價了還是供不應求。
舉人身份,加上高超的技術和超前的創意和高端審美,姜小魚泥人一下打出名聲。不知不覺,說起泥人,大家就會想到姜小魚泥人館,青川的泥人成了這個城市的名片之一,彷彿來了一趟省城不買走一個地道姜小魚泥人就是白來了一趟。連住在省城的本地人也喜歡拿着泥人送親朋好友。
在科舉的路上,青川一天也沒有丟下自己的手藝,他的作品很早就穩定在九十分以上,已經達到第一個‘大師級手藝'的任務要求,五十萬積分到手。但他還是一刻不停的練習,哪怕系統告訴他,虛擬教室的老師最高水平就是大師,已經教不了他多少東西,青川還是每天準時上課。
作品的平均分從九十出頭慢慢刷到九十九,彷彿距離一百就是一個點,但卻比但是跨越九十的線更難。
系統時刻警惕青川再發一次瘋,但他卻意外得十分沉得住氣,哪怕在這個線上耗了七八年,一直到青川三十二歲,第二次進京趕考,他依舊距離一百分一線之隔。
這一次考試,青川過了,殿試上發揮也不錯,比之前想象的同進士略高一點,二甲進士下游。不久之後他被派遣到了南方一個偏遠縣城做縣令。他在那個地方兢兢業業,按着脫貧致富方略鼓勵農民多線路開拓種植養殖路線。
那邊氣候溫暖潮溼,很適合種植蘑菇。這個年代還沒有蘑菇種植技術,青川就帶着老百姓開了先河,用了兩年時間反覆實驗培育,獲得比較成熟的菌類種植經驗。另外他還開設掃盲活動,縣裏出錢,請童生下鄉開展掃盲教育,只教授常用的三百字和一百以內的加減乘除。
青川自己只穿棉麻布料,不戴金銀玉器,喫粗茶淡飯,休閒娛樂就是捏泥人,連給上司的孝敬都送不起,只能每年送自己親手捏的泥人。他的上官什麼都收過,金銀玉器、綾羅綢緞、古籍孤本、名人字畫……只在青川這兒,年年一對泥人玩偶,都堆了一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