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8/10頁)
青竹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關鍵時間往往只有那麼兩三天,早了,糧食沒有長到最好的時候,減產。晚了,正趕上多雨的日子,糧食來不及晾曬放着要長芽,減產。
第一批的知青早就告誡過新人,別的時候你偷懶沒關係,最多減工分,但是搶收搶種的時候偷懶,那等於是媳婦坐月子的時候不伺候,人家要記一輩子的。
這裏有五個老知青都是頭一批下來的,其中多數不是昭明這樣不甘不願來的,而是懷揣着建設農村的偉大夢想過來。可憐現實當頭一棒,農村既不需要他們,也不歡迎他們,砸得他們一個個金星飛旋。
後來家裏有關係的,哭爹喊孃的讓人接走了,理由多種多樣,有工作了、生病了。
不過留下的這一批人心態倒是不錯,一個個彷彿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並不像是那些受不得罪的知青貿貿然就和村子裏的年輕人結親,而是安心過自己的生活。
這種成熟的心態也影響了第二批來的知青和昭明這一批三個年輕人。
雖然每日干活很苦很累,但是回到知青點,一羣人聚在屋檐下面擺龍門陣,有條件的還擺出一張四方桌,端上一碟子不多的炒花生蒸蠶豆,就着大碗茶,小日子也能有滋有味的過下來。
“就像是這碗蒸茄子一樣。”一個老知青用筷子夾了一點茄絲,“剛喫的時候只有茄子青澀的味道,但是隨後就冒出一點蒜泥的香、辛,黃酒的香,和淡淡的鹹。本來平淡的茄子味道頓時就與衆不同起來。”
餘同志做茄子,先上鍋蒸熟了,用筷子扯成一絲一絲的,拿兩滴黃酒,一滴香油,一勺蒜泥和鹽拌了拌,再用井水放涼了,夏日喫,十分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