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轉眼來到初夏,謝霽天資卓越,蒙童時常讀的《千字文》《三字經》《聲律啓蒙》等書他已經記得滾瓜亂熟了。
蔣夫子見他已熟記,也就並未在這些事上多糾纏,按道理是時候給謝、楊二人講四書五經了。
只是聖賢學問妙義高深,精奧變化,若不知首尾,不講求明白恐怕會落入囫圇吞棗、僵如枯木的窠臼中。
殊不知有些天資聰穎的人,在早年時候便才冠羣英,等長大成人反而泯然衆人矣,便是沒有立志的緣故。謝大人將長子託付給他教導,自然心存無限期許的,爲人師表,便要好好教人成材纔是,切不可荒廢了好料子。
蔣夫子思索再三,決定讓兩個學生先立其志,而後再爲其講學,這樣也學的明白,事半而功倍。
於是這日,蔣夫子並未檢查二人的背誦,反而教習他們練大字——志。
“志者,爲心意,從心聲。”蔣夫子半闔雙目,單手捋須,緩緩脫口而出道,“聖人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直至七十終至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夫學有何難乎,貴乎其志。”
謝霽正襟危坐,抬眸認真聽夫子講學,心中若有所思。
他又聽夫子講:“太史公在《報任安書》中曰‘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以上皆是聖賢在困窘之中發憤圖強,著書立說的例子,文貴載道,而志之一字始終貫穿於始末,發乎於心,而施之以行。如此,纔有了流芳萬古的嘉言。這便是爾等今後需要明白的道理,可知否?”
謝霽明白這是蔣夫子讓他們求學之前先立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