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去岳陽》(十二) (第1/7頁)
superpand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演員的內容拍完後,電影進入了後半段。
其實蘭生不大喜歡由不同人分別飾演某角色的兩個階段,這樣一定有些分裂,可《去岳陽》是說“長大”的,電影人物在前半段只有16歲,在後半段卻是36歲,同個演員貫串始終必定是有一些彆扭的,且謝蘭生比較希望36的演員“像平凡人”,而不是年輕靚麗的。於是,在對兩個方案的優缺點反覆權衡後,蘭生還是決定如《無姓之人》等電影一樣,用相似的兩個演員分別演繹兩個階段,再用化妝彌補彌補。
因爲演員是成年人,這回拍攝比較順利。人人都說,“謝導有好幾雙眼睛,能盯着所有的事,大概,拍得多了,重複多了,對一切遊刃有餘。”
然而這話其實不對。恰恰相反,這些年來,謝蘭生的拍攝習慣一直一直是在變的。比如,《生根》時,他與大多導演一樣,首日先拍“簡單”的戲,這樣大家都會感覺這部電影開局順利,是好兆頭,可是二奪金熊以後,謝蘭生知道,他的主創以及主演對自己是有信心的,“開局順利”的誘惑並不似從前那樣大了,於是現在,他會選擇在第一天拍攝一些重要內容。他認爲,一個演員若是先從無聊部分開始演起,他與角色會漸行漸遠,無法抓住人物特點。另外,他也發現,演員以及工作人員總在開機時士氣最高,他不應把這些時間都浪費在細枝末節裏。
而對末場,謝蘭生也做了改變。現在,他習慣在拍攝中段就做出來最後一場。一部電影的結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電影觀衆無法抽身、回味無窮。在拍攝到一半左右時,劇組士氣仍然高漲,主創工作仍然賣力,而演員等對角色的把握同樣比較精確。在一年年的攝製中,謝蘭生髮現,他沒法讓一個劇組從頭到尾都打雞血,大家到了最後幾天必定變得懶懶散散,熱情煙消雲散,並不適合拍攝終場。
另外,他仍關心他的團隊。
導演總是在趕時間,他卻覺得,人最重要。
有回大家出外景,可風非常大,嗚嗚嗚地,拴在高處的燈頭被大風吹得搖晃不止,沒法兒拍,燈光指導挺自然地在燈頭下邊墜沙袋,越吊越多,可謝蘭生卻突然道:“算了算了,今天收工,一直加重太危險了,掉下來會砸傷人的。”當時,燈光師個個詫異。
對於事故,導演習以爲常,其他主創也習以爲常。有時“撞車”無法控制,有時“爆破”發生延遲,有時威壓沒操作好,有時……又有時,攝影機的升降翻了,燈光時的燈頭掉了,意外如果突然降臨劇組通常賠錢了事,可謝蘭生這25年來非常在意每一個人。
祁大攝見了,嘆口氣說:“謝導,我算知道你爲什麼還能拍出好電影了。因爲,你更關心的是人,不是電影本身。在您的電影中,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力度,而不是藝術的美。當一個導演更注重藝術卻不是生命的時候,他的電影便會失去打動人心的東西。您今年是46歲,這種對別人的關心在實際上是很難得的,太消耗自己了。”